“銅駝陌上桃花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銅駝陌上桃花紅”全詩
青絲結尾連錢驄,相從射獵北邙東。
東鞭縱鏑未云畢,青山圍圍載紅日。
云分電散無影跡,黃雞示鳴已復出。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洛陽少年行》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洛陽少年行》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洛陽的少年在大街上行走,銅駝陌上的桃花盛開艷紅,但洛陽卻沒有一絲春風的氣息。他的青絲發辮扎在一起,連同錢驄(一種馬匹)一起,他們相互陪伴著,一同去北邙東地方射獵。他手中的東鞭還沒有完全放開,馬匹的鏑(一種馬具)也沒有完全松開,青山環繞著他們,載著紅日。云彩分散,電光散射,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黃雞已經示意鳴叫,太陽也重新升起。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洛陽少年的行走場景,表達了對洛陽春天的渴望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中的洛陽少年象征著年輕的朝代,他們渴望著春天的到來,但卻感受不到春風的氣息。桃花的紅色象征著生機和希望,而青山和紅日則展現了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中的云彩和電光散射,以及黃雞的鳴叫,都表達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機。
這首詩詞通過對洛陽少年行走場景的描繪,以及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積極向上,追求理想,展現自己的活力和才華。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之情。
“銅駝陌上桃花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yáng shào nián xíng
洛陽少年行
tóng tuó mò shàng táo huā hóng, luò yáng wú chǔ wú chūn fēng.
銅駝陌上桃花紅,洛陽無處無春風。
qīng sī jié wěi lián qián cōng, xiāng cóng shè liè běi máng dōng.
青絲結尾連錢驄,相從射獵北邙東。
dōng biān zòng dī wèi yún bì, qīng shān wéi wéi zài hóng rì.
東鞭縱鏑未云畢,青山圍圍載紅日。
yún fēn diàn sàn wú yǐng jī, huáng jī shì míng yǐ fù chū.
云分電散無影跡,黃雞示鳴已復出。
“銅駝陌上桃花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