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脈生新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脈生新渚”全詩
塵頭清過轍,水脈生新渚。
豈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盤蔬陋,時來一觴舉。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首夏二章呈諸鄰》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首夏二章呈諸鄰》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燭久旱天,颯颯昨宵雨。
燭光照耀下,天空已經長時間沒有下雨,而昨晚終于下了一場雨。
塵頭清過轍,水脈生新渚。
塵土被雨水沖刷,道路變得干凈,水流形成了新的水渠。
豈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不僅僅是杞菊可以茁壯生長,也可以期待莊稼的豐收。
勿笑盤蔬陋,時來一觴舉。
不要嘲笑種植蔬菜的人簡陋,因為當時機到來時,他們也會舉起酒杯慶祝。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旱天終于下雨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變化和生機的喜悅之情。塵土被雨水沖刷,道路變得干凈,水流形成新的水渠,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恢復力。詩中提到的杞菊和禾黍,代表了農作物的生長和豐收,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最后,作者呼吁人們不要嘲笑種植蔬菜的人,因為當時機到來時,他們也會慶祝豐收的喜悅。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界變化和豐收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的態度。
“水脈生新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ǒu xià èr zhāng chéng zhū lín
首夏二章呈諸鄰
zhú zhú jiǔ hàn tiān, sà sà zuó xiāo yǔ.
燭燭久旱天,颯颯昨宵雨。
chén tóu qīng guò zhé, shuǐ mài shēng xīn zhǔ.
塵頭清過轍,水脈生新渚。
qǐ tú zī qǐ jú, yì kě wàng hé shǔ.
豈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wù xiào pán shū lòu, shí lái yī shāng jǔ.
勿笑盤蔬陋,時來一觴舉。
“水脈生新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