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遙相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帛遙相望”全詩
約歡同一國,蒙福遍群生。
玉帛遙相望,風波寂不驚。
熙熙南北海,所至盡升平。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代叔禮使北詩》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叔禮使北詩》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主愛民物,心無彼此情。
約歡同一國,蒙福遍群生。
玉帛遙相望,風波寂不驚。
熙熙南北海,所至盡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人主對于民眾和物產的關愛,以及他們之間無私的情感。人主與民眾共同約定,共享國家的歡樂,使福祉普及于所有人。即使玉帛相隔遙遠,風波來襲也不會驚擾人心。整個國家繁榮昌盛,無論南北海域,到處都是和平與安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人主對于民眾的關懷和對國家繁榮的期望。詩中的"人主愛民物,心無彼此情"表明了人主對于民眾和物產的無私之愛,沒有任何區別對待。"約歡同一國,蒙福遍群生"強調了人主與民眾共同約定,共享國家的歡樂和福祉,使得幸福普及于所有人。"玉帛遙相望,風波寂不驚"描繪了國家繁榮的景象,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人們的心境依然平靜安寧。最后一句"熙熙南北海,所至盡升平"表達了整個國家的繁榮和和平,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是一片充滿喜悅和安寧的景象。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它展現了人主的仁愛之心和對于國家統一、和平的向往,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寧靜和安寧的氛圍。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玉帛遙相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shū lǐ shǐ běi shī
代叔禮使北詩
rén zhǔ ài mín wù, xīn wú bǐ cǐ qíng.
人主愛民物,心無彼此情。
yuē huān tóng yī guó, méng fú biàn qún shēng.
約歡同一國,蒙福遍群生。
yù bó yáo xiāng wàng, fēng bō jì bù jīng.
玉帛遙相望,風波寂不驚。
xī xī nán běi hǎi, suǒ zhì jǐn shēng píng.
熙熙南北海,所至盡升平。
“玉帛遙相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