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幸無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俗幸無驗”全詩
流俗幸無驗,高田猶有成。
潤唯藜莠得,爛與蕙蘭并。
早晚浮云豁,逍遙賦晚晴。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安這久雨》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安這久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雨水逢到甲子年,
禾苗怕長不出來。
庸俗的人們幸運地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考驗,
但是高田上的莊稼依然有收成。
雨水只能滋潤雜草,
而不能使蘭花和蕙草一同繁盛。
早晚云彩會散去,
我將自由自在地寫下晴朗的賦詩。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雨水對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雨水的期待。詩人通過對禾苗和莊稼的描寫,表達了對豐收的希望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他指出,雨水雖然能夠滋潤雜草,但卻不能使高貴的蘭花和蕙草一同繁盛。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晴朗天氣的向往,預示著他將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寫下美好的賦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雨水和農作物之間的關系。詩人通過對禾苗和莊稼的對比,表達了對農作物豐收的期待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他通過雨水滋潤雜草而不滋潤蘭花和蕙草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不公平和不完美。最后,詩人以逍遙自在的心態,表達了對晴朗天氣的向往,并預示了他將在這樣的環境中創作出美好的賦詩。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流俗幸無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ān zhè jiǔ yǔ
和安這久雨
qiū lín féng jiǎ zǐ, hé ěr kǒng xū shēng.
秋霖逢甲子,禾耳恐須生。
liú sú xìng wú yàn, gāo tián yóu yǒu chéng.
流俗幸無驗,高田猶有成。
rùn wéi lí yǒu dé, làn yǔ huì lán bìng.
潤唯藜莠得,爛與蕙蘭并。
zǎo wǎn fú yún huō, xiāo yáo fù wǎn qíng.
早晚浮云豁,逍遙賦晚晴。
“流俗幸無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九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