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迎朝日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迎朝日黃”全詩
昔誰封殖此,儼列侍高堂。
達士隱於吏,孰為行與藏。
逍遙玩永日,自無憂可忘。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昌言官舍十題·萱草》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昌言官舍十題·萱草》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葉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黃。
昔誰封殖此,儼列侍高堂。
達士隱於吏,孰為行與藏。
逍遙玩永日,自無憂可忘。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官舍中的萱草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通過描繪葉子上的清晨露水和花朵迎接朝陽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和美麗。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對過去種植這些植物的人的敬意,將其比喻為高堂中的仆人,顯示了對他們的尊重和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界的美景,通過對植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的葉濯宿露翠和花迎朝日黃的描寫,生動地展示了清晨的景象,給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覺。同時,詩人通過對過去種植這些植物的人的贊美,表達了對他們智慧和勞動的敬意。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自己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達士隱於吏,孰為行與藏,表明作者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認為隱居者比起從政者更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逍遙玩永日,自無憂可忘,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認為只有在逍遙自在的狀態下,才能真正忘卻煩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花迎朝日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āng yán guān shě shí tí xuān cǎo
和昌言官舍十題·萱草
yè zhuó sù lù cuì, huā yíng cháo rì huáng.
葉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黃。
xī shuí fēng zhí cǐ, yǎn liè shì gāo táng.
昔誰封殖此,儼列侍高堂。
dá shì yǐn yú lì, shú wèi xíng yǔ cáng.
達士隱於吏,孰為行與藏。
xiāo yáo wán yǒng rì, zì wú yōu kě wàng.
逍遙玩永日,自無憂可忘。
“花迎朝日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