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羅紈光照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里羅紈光照地”全詩
一里羅紈光照地,千家簾幕遠臨流。
觴隨洛水周公事,月映鳳樓裴相游。
令典久墮今更舉,行聞美俗遍中州。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劉伯壽陪潞褉飲》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劉伯壽陪潞褉飲》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旌幢車騎滿沙頭,
鼓吹喧繁畫鹢浮。
一里羅紈光照地,
千家簾幕遠臨流。
觴隨洛水周公事,
月映鳳樓裴相游。
令典久墮今更舉,
行聞美俗遍中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繁華喧鬧的場景,詩人與劉伯壽一同參加潞褉飲宴。旌幢車騎排列滿沙頭,鼓吹樂聲嘹亮,畫著鹢的圖案的船在水上漂浮。一里的羅紈織物散發著光芒,照亮了大地,千家的簾幕遠遠地臨近水邊。酒觴隨著洛水流動,周公的事跡被歌頌,月光映照著鳳樓,裴相在其中游玩。令典已經失傳多年,現在重新被提起,人們傳頌著美好的風俗習慣,遍及中原地區。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繁華熱鬧的場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宴會的盛況和熱鬧氣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旌幢、車騎、鼓吹、畫鹢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宴會的場景,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詩人通過描寫洛水、鳳樓等景物,將宴會的氛圍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增添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詩人還通過提及周公、裴相等歷史人物和令典、美俗等傳統文化元素,展示了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整首詩以繁華的宴會為背景,融入了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回憶,體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關注和對美好風俗的贊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繁華宴會的盛況和熱鬧氛圍,同時融入了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回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一里羅紈光照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iú bó shòu péi lù xiè yǐn
和劉伯壽陪潞褉飲
jīng chuáng chē qí mǎn shā tóu, gǔ chuī xuān fán huà yì fú.
旌幢車騎滿沙頭,鼓吹喧繁畫鹢浮。
yī lǐ luó wán guāng zhào dì, qiān jiā lián mù yuǎn lín liú.
一里羅紈光照地,千家簾幕遠臨流。
shāng suí luò shuǐ zhōu gōng shì, yuè yìng fèng lóu péi xiāng yóu.
觴隨洛水周公事,月映鳳樓裴相游。
lìng diǎn jiǔ duò jīn gèng jǔ, xíng wén měi sú biàn zhōng zhōu.
令典久墮今更舉,行聞美俗遍中州。
“一里羅紈光照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