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視升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垂拱視升平”全詩
疏籬過螢影,腐葉掩蟲鳴。
兵壑達初愿,簪裾徇外榮。
丹心終夜苦,折發詰朝生。
恩與乾坤大,身如草木輕。
何階致明主,垂拱視升平。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氣和燈暈,
霜寒入漏聲。
疏籬過螢影,
腐葉掩蟲鳴。
兵壑達初愿,
簪裾徇外榮。
丹心終夜苦,
折發詰朝生。
恩與乾坤大,
身如草木輕。
何階致明主,
垂拱視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夕夜晚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憂慮。詩中通過描寫雨氣、燈光、霜寒、螢火、蟲鳴等細節,展現了秋夕夜晚的寂靜和凄涼。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個人成就的期望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秋夕夜晚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夕的寂靜和凄涼。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雨氣和燈暈、霜寒和漏聲、疏籬和螢影、腐葉和蟲鳴等進行對照,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詩中還融入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作者通過表達對國家興盛和個人成就的期望,展現了自己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關切之情。最后兩句“何階致明主,垂拱視升平”,表達了作者對明主的期望,希望明主能夠以垂拱之姿,關注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安寧。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秋夕夜晚景象的描繪,以及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關切之情,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垂拱視升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ī bù mèi chéng jiàn cháng lè dào lóng tú
秋夕不寐呈諫長樂道龍圖
yǔ qì hé dēng yūn, shuāng hán rù lòu shēng.
雨氣和燈暈,霜寒入漏聲。
shū lí guò yíng yǐng, fǔ yè yǎn chóng míng.
疏籬過螢影,腐葉掩蟲鳴。
bīng hè dá chū yuàn, zān jū xùn wài róng.
兵壑達初愿,簪裾徇外榮。
dān xīn zhōng yè kǔ, zhé fā jí cháo shēng.
丹心終夜苦,折發詰朝生。
ēn yǔ qián kūn dà, shēn rú cǎo mù qīng.
恩與乾坤大,身如草木輕。
hé jiē zhì míng zhǔ, chuí gǒng shì shēng píng.
何階致明主,垂拱視升平。
“垂拱視升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