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兩髦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念昔兩髦日”全詩
隨時自有樂,何物可為愁。
豈意今頭白,相逢欲涕流。
憑君訪題壁,好在水西樓。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蒲中舍至政歸蜀》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蒲中舍至政歸蜀》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念昔兩髦日,烏奴同燕游。
隨時自有樂,何物可為愁。
豈意今頭白,相逢欲涕流。
憑君訪題壁,好在水西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蒲中舍離開的思念之情。詩人回憶起過去兩人一起游玩的美好時光,他們像烏鴉和燕子一樣自由自在地暢游。詩人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有自己的快樂,沒有什么可以讓人煩惱。然而,當詩人與蒲中舍相逢時,他們都已經年老,這讓詩人感到悲傷,幾乎要流淚。最后,詩人請蒲中舍去水西樓,尋找一道題字,以此作為他們友誼的見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思念。詩人通過回憶過去的歡樂時光,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詩中的烏鴉和燕子象征著自由和快樂,與詩人對友人的祝福相呼應。詩人的感慨和悲傷在最后兩句中達到高潮,通過對友誼的寄托,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友情的珍貴和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念昔兩髦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ú zhōng shè zhì zhèng guī shǔ
送蒲中舍至政歸蜀
niàn xī liǎng máo rì, wū nú tóng yàn yóu.
念昔兩髦日,烏奴同燕游。
suí shí zì yǒu lè, hé wù kě wèi chóu.
隨時自有樂,何物可為愁。
qǐ yì jīn tóu bái, xiāng féng yù tì liú.
豈意今頭白,相逢欲涕流。
píng jūn fǎng tí bì, hǎo zài shuǐ xī lóu.
憑君訪題壁,好在水西樓。
“念昔兩髦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