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知幾何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知幾何時”全詩
自非奉朝請,九衢未嘗識。
今北到東城,胥靡暫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覿。
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
叩階讀新詩,迷闇得指括。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呼馬小歸涂,燈火已歷歷。
又知幾何時,更有重來跡。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同君倚過圣俞》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君倚過圣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王畿一古樞,簿領日填積。
自非奉朝請,九衢未嘗識。
今北到東城,胥靡暫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覿。
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
叩階讀新詩,迷闇得指括。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呼馬小歸涂,燈火已歷歷。
又知幾何時,更有重來跡。
譯文:
王畿是國都的中心,一切行政事務都在這里進行。
我自己并非是奉命前來,九衢的人們也未曾認識過我。
如今我來到東城,暫時擺脫了繁忙的公務。
近來聽說圣俞(指學者)居住在這里,怎能不前去拜訪。
一間房子靜悄悄地,昏暗的墻上貼著古老的碑文。
我跪在臺階上讀著新寫的詩,迷茫中得到了啟示。
笑著說話還不夠,黯然地度過了半天的時光。
我呼喚馬車,準備回家,燈火已經亮起。
我又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是否還會有重來的機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司馬光在宋代時期的一次拜訪圣俞的經歷。詩中通過描寫王畿(國都)的繁忙和自己作為官員的忙碌,表達了對繁瑣公務的厭倦和對學問的向往。作者在東城拜訪圣俞,表達了對學者的敬仰和對知識的追求。詩中的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等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古樸的氛圍,突出了詩人在這里讀詩的心境。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重來機會的期待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對學問的向往,展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懷和追求。通過對繁忙與寧靜、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表達了對知識和學問的珍視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又知幾何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jūn yǐ guò shèng yú
同君倚過圣俞
wáng jī yī gǔ shū, bù lǐng rì tián jī.
王畿一古樞,簿領日填積。
zì fēi fèng cháo qǐng, jiǔ qú wèi cháng shí.
自非奉朝請,九衢未嘗識。
jīn běi dào dōng chéng, xū mí zàn táo yì.
今北到東城,胥靡暫逃役。
jìn zhǐ shèng yú jū, ān néng bù wǎng dí.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覿。
yī shì jìng xiāo rán, hūn bēi tiè gǔ bì.
一室靜蕭然,昏碑帖古壁。
kòu jiē dú xīn shī, mí àn dé zhǐ kuò.
叩階讀新詩,迷闇得指括。
xiào yán shū wèi zú, àn rán rì bàn xī.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半夕。
hū mǎ xiǎo guī tú, dēng huǒ yǐ lì lì.
呼馬小歸涂,燈火已歷歷。
yòu zhī jǐ hé shí, gèng yǒu chóng lái jī.
又知幾何時,更有重來跡。
“又知幾何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