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場投漆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場投漆契”全詩
不意輪蹄跡,共茲京洛塵。
文場投漆契,客路轉蓬身。
別易相逢闊,過從莫厭頻。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貽宋四行簡迪》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貽宋四行簡迪》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離群如幾辰,
屈指十青春。
不意輪蹄跡,
共茲京洛塵。
文場投漆契,
客路轉蓬身。
別易相逢闊,
過從莫厭頻。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離群之感的思考和感慨。他感嘆自己離開了原本的群體,度過了十年的青春時光。他沒有預料到自己會踏上這樣的旅程,與他人一同在京洛(指京城和洛陽)的塵埃中奔波。他在文場上投下了自己的才華和心血,成為了一名文人,但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四處流浪的客人。他與人的分別常常是暫時的,相逢的機會卻很少,因此他呼吁別人不要嫌棄他頻繁地造訪。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經歷。通過使用幾個意象,如離群、十年青春、輪蹄跡、京洛塵等,作者展示了自己離開原本的環境,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他在文場上投下了自己的才華,但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流浪的客人,經歷了別離和相逢的頻繁變化。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離群之感的思考和對人際關系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傳達了作者的離群之感和對人際關系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在文人生活和流浪客人之間的矛盾與困惑,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
“文場投漆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sòng sì háng jiǎn dí
貽宋四行簡迪
lí qún rú jǐ chén, qū zhǐ shí qīng chūn.
離群如幾辰,屈指十青春。
bù yì lún tí jī, gòng zī jīng luò chén.
不意輪蹄跡,共茲京洛塵。
wén chǎng tóu qī qì, kè lù zhuǎn péng shēn.
文場投漆契,客路轉蓬身。
bié yì xiāng féng kuò, guò cóng mò yàn pín.
別易相逢闊,過從莫厭頻。
“文場投漆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