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兩相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世兩相遣”全詩
笑談空谷應,步武白云隨。
眾壑如翻浪,鄰州若布棋。
何當隨棲隱,身世兩相遣。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柏梯寺》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柏梯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寺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鑒石開蹊峻,
登崖置閣危。
笑談空谷應,
步武白云隨。
眾壑如翻浪,
鄰州若布棋。
何當隨棲隱,
身世兩相遣。
譯文:
石鏡映照出陡峭的小徑,
攀登崖壁,建起高樓,充滿危險。
笑聲在空谷中回蕩,
行走如武士,白云隨行。
山谷如波濤翻滾,
鄰近的州縣像棋盤一樣分布。
何時能隨心所欲地隱居,
擺脫塵世的紛擾。
詩意和賞析:
《柏梯寺》通過描繪山寺的景色和表達作者的心境,展現了對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柏梯寺是一個位于山間的寺廟,作者通過描繪山寺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鑒石開蹊峻,登崖置閣危,形容了山寺陡峭的小徑和高樓的危險位置,展現了作者對于追求高遠境界的追求。
詩中的笑談空谷應,步武白云隨,表達了作者在山寺中自由自在的心境,仿佛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眾壑如翻浪,鄰州若布棋,形象地描繪了山谷的起伏和周圍地區的分布,給人以壯麗的景象。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擺脫塵世的紛擾,隨心所欲地隱居于山寺之中。這種向往隱居的心境,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清靜自然、追求內心寧靜的追求。
總的來說,《柏梯寺》通過描繪山寺的景色和表達作者的心境,展現了對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追求高遠境界和內心寧靜的追求。
“身世兩相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ǎi tī sì
柏梯寺
jiàn shí kāi qī jùn, dēng yá zhì gé wēi.
鑒石開蹊峻,登崖置閣危。
xiào tán kōng gǔ yīng, bù wǔ bái yún suí.
笑談空谷應,步武白云隨。
zhòng hè rú fān làng, lín zhōu ruò bù qí.
眾壑如翻浪,鄰州若布棋。
hé dāng suí qī yǐn,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qiǎn.
何當隨棲隱,身世兩相遣。
“身世兩相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