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谷上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江谷上潮”全詩
兩岸饒葭葦,寒波浸寂寥。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潮水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潮水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平江谷上潮水的景象,以及潮水帶來的凄涼和孤寂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平江谷上潮,
The tide on the Pingjiang Valley,
古木自蕭蕭。
The ancient trees rustle on their own.
兩岸饒葭葦,
Both banks are abundant with reeds,
寒波浸寂寥。
The cold waves soak in silence.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潮水的景象,表達了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情感。平江谷上的潮水涌動,古木發出蕭蕭的聲音,給人一種寂靜而凄涼的感覺。兩岸的葭葦隨著潮水的漲落搖曳生姿,寒冷的波浪在寂靜中浸泡,增添了一種孤寂的氛圍。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中通過描繪潮水、古木和葭葦等自然景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這種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潮水的涌動和自然界的靜謐,增添了詩詞的意境。
2. 凄涼和孤寂的情感:詩中的凄涼和孤寂情感通過對潮水景象的描繪而得以體現。潮水的涌動和古木的蕭蕭聲音,以及葭葦的搖曳和寒冷的波浪,共同營造了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情感。
3. 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中的凄涼和孤寂情感可以引發人們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潮水的漲落和自然界的靜謐給人一種無常和短暫的感覺,使人們對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性有所思考。
總的來說,司馬光的《潮水二首》通過對潮水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情感,引發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江谷上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shuǐ èr shǒu
潮水二首
píng jiāng gǔ shàng cháo, gǔ mù zì xiāo xiāo.
平江谷上潮,古木自蕭蕭。
liǎng àn ráo jiā wěi, hán bō jìn jì liáo.
兩岸饒葭葦,寒波浸寂寥。
“平江谷上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