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陽滿野白溶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陽滿野白溶溶”全詩
草木豈能知造化,一華一葉盡天功。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春貼子詞·皇帝閣六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貼子詞·皇帝閣六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浮陽滿野白溶溶,
陽光灑滿大地,明亮耀眼,
澤底山椒淑氣通。
山椒生長在濕地中,散發著清香,
草木豈能知造化,
草木怎能理解自然的變化,
一華一葉盡天功。
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是天地間的奇跡。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造物主的敬畏之情。詩中描繪了陽光灑滿大地,山椒芬芳的景象,通過草木無法理解造化的描述,強調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無窮的力量。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是天地間的奇跡,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造物主的崇高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司馬光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對造物主的敬畏之情。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也給人以美好的聯想和愉悅的感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自然的神奇。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主題,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造物主的敬仰之情。
“浮陽滿野白溶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tiē zǐ cí huáng dì gé liù shǒu
春貼子詞·皇帝閣六首
fú yáng mǎn yě bái róng róng, zé dǐ shān jiāo shū qì tōng.
浮陽滿野白溶溶,澤底山椒淑氣通。
cǎo mù qǐ néng zhī zào huà, yī huá yī yè jǐn tiān gōng.
草木豈能知造化,一華一葉盡天功。
“浮陽滿野白溶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