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浮云何處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浮云何處斷”全詩
共惜月華方滿夜,更當秋色中分時。
烏皮幾穩風侵鬢,白玉樓高冷透肌。
千里浮云何處斷,北來試問雁應知。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次韻和沖卿中秋朧月》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沖卿中秋朧月》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豈無錦幄翠簾垂,
匝樹膽燈正赫曦。
共惜月華方滿夜,
更當秋色中分時。
烏皮幾穩風侵鬢,
白玉樓高冷透肌。
千里浮云何處斷,
北來試問雁應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中秋夜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錦繡的帳幕和翠綠的簾幕,以及樹上明亮的燈光,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他希望與他人一同欣賞滿天的明月,同時也意識到秋天的美景轉瞬即逝。詩人描述了自己的風華正茂,但風侵擾著他的鬢發,白玉樓高聳冷冽,透過肌膚。他思念千里之外的云彩,向北飛行的雁兒是否知曉他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靜而美麗的中秋夜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人展示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中的意象豐富而生動,如錦繡的帳幕、翠綠的簾幕、明亮的燈光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人還通過自身的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遠方的思念。整首詩詞以中秋夜的景象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美好時光和自然景色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思考。
“千里浮云何處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chōng qīng zhōng qiū lóng yuè
次韻和沖卿中秋朧月
qǐ wú jǐn wò cuì lián chuí, zā shù dǎn dēng zhèng hè xī.
豈無錦幄翠簾垂,匝樹膽燈正赫曦。
gòng xī yuè huá fāng mǎn yè, gèng dāng qiū sè zhōng fēn shí.
共惜月華方滿夜,更當秋色中分時。
wū pí jǐ wěn fēng qīn bìn, bái yù lóu gāo lěng tòu jī.
烏皮幾穩風侵鬢,白玉樓高冷透肌。
qiān lǐ fú yún hé chǔ duàn, běi lái shì wèn yàn yīng zhī.
千里浮云何處斷,北來試問雁應知。
“千里浮云何處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