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不近門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塵不近門端”全詩
人雖繁陌上,塵不近門端。
已負踏青約,仍無舉白歡。
憑君御溝上,試折柳條看。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二月二日太常致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二日太常致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舍的清晨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官舍春蕭瑟,朝來尚薄寒。
人雖繁陌上,塵不近門端。
已負踏青約,仍無舉白歡。
憑君御溝上,試折柳條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官舍的春天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詩人感嘆春天的涼爽,盡管早晨還有些寒冷,但已經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詩中提到塵土不近門端,表達了官舍的清凈和寧靜。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友誼的思念。他提到已經錯過了一起踏青的約定,仍然沒有舉行白歡(一種春天的游樂活動),表達了對友誼的思念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向朋友借來柳條,試圖在御溝上折柳,這是一種寓意著春天的行為。這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官舍的清晨景色,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塵不近門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èr rì tài cháng zhì zhāi chén qǐ chéng jǐng rén cì dào èr tóng shě
二月二日太常致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guān shě chūn xiāo sè, zhāo lái shàng báo hán.
官舍春蕭瑟,朝來尚薄寒。
rén suī fán mò shàng, chén bù jìn mén duān.
人雖繁陌上,塵不近門端。
yǐ fù tà qīng yuē, réng wú jǔ bái huān.
已負踏青約,仍無舉白歡。
píng jūn yù gōu shàng, shì zhé liǔ tiáo kàn.
憑君御溝上,試折柳條看。
“塵不近門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