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云低拂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云低拂座”全詩
飛橋貫河渚,危閣壓霜風。
金散黃花泛,雷驚疊鼓通。
百常高鳥外,萬里寸眸中。
檻底臨丹葉,杯中倒碧嵩。
來云低拂座,去雁無深空。
吹帽陪游阻,折旌結想叢。
風流免堙滅,鄒湛倚羊公。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河陽王宣徽九日平嵩閣宴集》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河陽王宣徽九日平嵩閣宴集》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日英僚集,千秋勝賞同。
九月的第九天,英俊的官員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欣賞美景。
飛橋貫河渚,危閣壓霜風。
高懸的飛橋橫跨在河面上,高樓的閣樓承受著寒霜之風。
金散黃花泛,雷驚疊鼓通。
金色的陽光灑落在黃花上,雷聲震動著疊鼓的聲音。
百常高鳥外,萬里寸眸中。
百鳥常在高空飛翔,萬里景色盡收眼底。
檻底臨丹葉,杯中倒碧嵩。
站在欄桿下俯瞰紅葉,杯中倒映碧色的嵩山。
來云低拂座,去雁無深空。
飄來的云朵低垂在座位上,飛去的雁兒沒有邊際的天空。
吹帽陪游阻,折旌結想叢。
風吹帽子,阻礙了游覽的步伐,旌旗交織在一起,象征著眾多的思緒。
風流免堙滅,鄒湛倚羊公。
風流的才子不會被埋沒,鄒湛倚靠在羊公的身旁。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宴會場景,以自然景色和宴會氛圍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美景和人物的贊美之情。通過描寫飛橋、危閣、黃花、雷聲等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宴會的熱鬧氣氛。同時,通過對百鳥飛翔、紅葉、云朵和雁兒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最后,通過對風流才子和鄒湛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物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宴會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對美景和人物的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感悟。
“來云低拂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é yáng wáng xuān huī jiǔ rì píng sōng gé yàn jí
和河陽王宣徽九日平嵩閣宴集
jiǔ rì yīng liáo jí, qiān qiū shèng shǎng tóng.
九日英僚集,千秋勝賞同。
fēi qiáo guàn hé zhǔ, wēi gé yā shuāng fēng.
飛橋貫河渚,危閣壓霜風。
jīn sàn huáng huā fàn, léi jīng dié gǔ tōng.
金散黃花泛,雷驚疊鼓通。
bǎi cháng gāo niǎo wài, wàn lǐ cùn móu zhōng.
百常高鳥外,萬里寸眸中。
kǎn dǐ lín dān yè, bēi zhōng dào bì sōng.
檻底臨丹葉,杯中倒碧嵩。
lái yún dī fú zuò, qù yàn wú shēn kōng.
來云低拂座,去雁無深空。
chuī mào péi yóu zǔ, zhé jīng jié xiǎng cóng.
吹帽陪游阻,折旌結想叢。
fēng liú miǎn yīn miè, zōu zhàn yǐ yáng gōng.
風流免堙滅,鄒湛倚羊公。
“來云低拂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