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苔名僚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苔名僚集”全詩
縈紆漱文石,次第傳清杯。
回波亦多意,并汎落花來。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飲亭》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飲亭》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飲亭
飛苔名僚集,臨流芳宴開。
縈紆漱文石,次第傳清杯。
回波亦多意,并汎落花來。
中文譯文:
在飲亭上
飛舞的苔蘚聚集,名士們齊聚一堂。
面對流水,芬芳的宴會開始。
環繞著清澈的石頭,依次傳遞著清酒。
回蕩的波紋也有許多意味,還有飄落的花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飲亭上舉行的宴會場景。飛舞的苔蘚象征著名士們的聚集,他們在這里相聚,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流水和芳香的宴會給人一種寧靜和愉悅的感覺。
詩中提到的"漱文石"指的是用來漱口的石頭,這里象征著清酒的傳遞。每個人都依次舉起酒杯,互相敬酒,增進友誼和情感的交流。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回蕩的波紋和飄落的花瓣所帶來的意境。回蕩的波紋可能暗示著人們的思緒和情感在宴會中的交流中回蕩不已。而飄落的花瓣則增添了一種浪漫和詩意的氛圍。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宴會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人們在宴會中的歡樂、友誼和情感交流。這首詩詞展示了司馬光對生活美好瞬間的感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
“飛苔名僚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ào bù yí xiào lǐ pú zhōu shí shī yǐn tíng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飲亭
fēi tái míng liáo jí, lín liú fāng yàn kāi.
飛苔名僚集,臨流芳宴開。
yíng yū shù wén shí, cì dì chuán qīng bēi.
縈紆漱文石,次第傳清杯。
huí bō yì duō yì, bìng fàn luò huā lái.
回波亦多意,并汎落花來。
“飛苔名僚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