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來不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衣來不來”全詩
更使窺殘榼,空令洗舊杯。
嗅香行繚繞,撚蕊立徘徊。
盡日柴門外,白衣來不來。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同舍對菊無酒》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同舍對菊無酒》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花倚秋色,曄曄為誰開。
黃色的菊花依偎在秋天的景色中,明亮地綻放著,為了誰而開放呢?
更使窺殘榼,空令洗舊杯。
更讓人窺視著殘破的酒器,卻只能空洗著舊酒杯。
嗅香行繚繞,撚蕊立徘徊。
聞著花香,行走在繚繞的芬芳中,輕輕擰動花蕊,站立在徘徊之間。
盡日柴門外,白衣來不來。
整日在柴門外,期待著那身穿白衣的人,他會來嗎?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菊花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菊花作為秋天的象征,黃色的花朵在秋天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鮮艷。然而,詩中的菊花卻沒有酒來陪伴,只能空洗著舊酒杯,暗示著一種寂寞和無奈的心情。作者通過嗅香、擰動花蕊等動作,強調了自己對菊花的關注和思考。最后兩句詩則表達了作者對某個人的期待,他站在柴門外,期待著那個穿著白衣的人的到來,但不知道他是否會來。整首詩詞以菊花為線索,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思念和期待之情。
“白衣來不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óng shě duì jú wú jiǔ
和同舍對菊無酒
huáng huā yǐ qiū sè, yè yè wèi shuí kāi.
黃花倚秋色,曄曄為誰開。
gèng shǐ kuī cán kē, kōng lìng xǐ jiù bēi.
更使窺殘榼,空令洗舊杯。
xiù xiāng xíng liáo rào, niǎn ruǐ lì pái huái.
嗅香行繚繞,撚蕊立徘徊。
jǐn rì zhài mén wài, bái yī lái bù lái.
盡日柴門外,白衣來不來。
“白衣來不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