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古時牢獄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全詩
法官由來少和泰,皋陶之面如削瓜。
況於秦漢任酪吏,死人籍籍如亂麻。
棰楚這求靡不得,小者鯨刖大滅家。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幾多冤骨埋黃沙。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憫獄謠》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憫獄謠》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刑象天有震耀,
上圣本以防奸邪。
法官由來少和泰,
皋陶之面如削瓜。
況於秦漢任酪吏,
死人籍籍如亂麻。
棰楚這求靡不得,
小者鯨刖大滅家。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
幾多冤骨埋黃沙。
詩意:
《憫獄謠》通過描繪古代牢獄中的殘酷景象,表達了對司法不公和冤獄的悲憤之情。詩中提到了五刑,即剮、刑、燒、磔、杖,這些刑罰象征著天地的震怒,而上圣之人本應用這些刑罰來防止奸邪之徒。然而,現實中的法官往往缺乏公正和仁慈,他們的面容冷酷無情,就像削瓜一樣。詩人進一步指出,在秦漢時期,那些擔任酷吏的人,對待死者如同處理亂麻一般,毫無人性。無論是鞭打還是斬首,小人物和大家族都無法幸免于難。詩人呼吁讀者們回顧古代牢獄的歷史,那些冤骨埋葬在黃沙之下,數不勝數。
賞析:
《憫獄謠》以簡潔有力的語言揭示了古代牢獄中的黑暗和殘酷。詩人通過對五刑的描繪,表達了對司法不公和冤獄的憤怒和悲痛。詩中的形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如將法官的面容比作削瓜,將死者的狀態比作亂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詩人通過這些形象,將讀者帶入了古代牢獄的現場,使人們對其中的苦難和冤屈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整首詩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和人文關懷。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n yù yáo
憫獄謠
wǔ xíng xiàng tiān yǒu zhèn yào, shàng shèng běn yǐ fáng jiān xié.
五刑象天有震耀,上圣本以防奸邪。
fǎ guān yóu lái shǎo hé tài, gāo yáo zhī miàn rú xuē guā.
法官由來少和泰,皋陶之面如削瓜。
kuàng yú qín hàn rèn lào lì, sǐ rén jí jí rú luàn má.
況於秦漢任酪吏,死人籍籍如亂麻。
chuí chǔ zhè qiú mí bù dé, xiǎo zhě jīng yuè dà miè jiā.
棰楚這求靡不得,小者鯨刖大滅家。
jūn bú jiàn gǔ shí láo yù dì, jǐ duō yuān gǔ mái huáng shā.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幾多冤骨埋黃沙。
“君不見古時牢獄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