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色共春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色共春回”全詩
恩輝同日至,喜色共春回。
駟馬過鄰社,朝裾捧壽杯。
吾生無此樂,空使寸心摧。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趙殿孫歸成都》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趙殿孫歸成都》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送別趙殿孫歸成都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蜀棧錦衣來,高堂綬笥開。
恩輝同日至,喜色共春回。
駟馬過鄰社,朝裾捧壽杯。
吾生無此樂,空使寸心摧。
詩詞的詩意是,趙殿孫從蜀地歸來,穿著錦衣,進入高大的堂屋。他的歸來如同陽光的照耀,喜悅之情如同春天的回歸。他騎著馬經過鄰居的村社,身著朝服,手捧壽杯。詩人感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這樣的快樂,只能讓內心感到痛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趙殿孫歸來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和對自己生活的不滿。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情感表達得深刻而真摯。整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同時,通過描繪趙殿孫歸來的喜悅場景,也展示了友情的珍貴和離別的辛酸。
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展示了宋代社會的風貌和人情世故。它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賞析這首詩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友情和生活的思考,以及對離別的痛苦和無奈的體驗。
“喜色共春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ào diàn sūn guī chéng dū
送趙殿孫歸成都
shǔ zhàn jǐn yī lái, gāo táng shòu sì kāi.
蜀棧錦衣來,高堂綬笥開。
ēn huī tóng rì zhì, xǐ sè gòng chūn huí.
恩輝同日至,喜色共春回。
sì mǎ guò lín shè, cháo jū pěng shòu bēi.
駟馬過鄰社,朝裾捧壽杯。
wú shēng wú cǐ lè, kōng shǐ cùn xīn cuī.
吾生無此樂,空使寸心摧。
“喜色共春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