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常攜兩緩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膝下常攜兩緩兒”全詩
仕宦為郎非不達,功名有命待無時。
橐中雖乏千金直,膝下常攜兩緩兒。
細校人生有此少,好從閭里樂期頤。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致仕朱郎中令孫》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致仕朱郎中令孫》是宋代司馬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世間榮利無窮物,
奔走勞勞何所之。
仕宦為郎非不達,
功名有命待無時。
橐中雖乏千金直,
膝下常攜兩緩兒。
細校人生有此少,
好從閭里樂期頤。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思考和對退隱生活的向往。作者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是無窮無盡的,人們為了追逐這些榮利而不斷奔波勞碌,但卻不知道追求的終點在哪里。雖然仕途上升為郎官并不難,但功名的實現卻需要命運的安排,時機的等待。作者提到自己橐中雖然沒有千金,但他常常帶著兩個孩子,這表明他對家庭的關愛和對平淡生活的珍視。最后,作者認為人生中這樣的美好時刻是很少的,他希望能夠從閭里(指鄉村)的寧靜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和退隱生活的思考。作者通過對世俗榮華的質疑和對家庭幸福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越功名利祿的人生態度。他認為追逐功名雖然不難,但實現功名卻需要命運的安排,這種無法掌控的因素使得功名成為一種等待和命運的游戲。與此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家庭的關愛和對平淡生活的珍視,這種對家庭的情感和對閭里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作者對簡單幸福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和退隱生活的獨特見解,給人以深思。
“膝下常攜兩緩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ì shì zhū láng zhōng lìng sūn
送致仕朱郎中令孫
shì jiān róng lì wú qióng wù, bēn zǒu láo láo hé suǒ zhī.
世間榮利無窮物,奔走勞勞何所之。
shì huàn wèi láng fēi bù dá, gōng míng yǒu mìng dài wú shí.
仕宦為郎非不達,功名有命待無時。
tuó zhōng suī fá qiān jīn zhí, xī xià cháng xié liǎng huǎn ér.
橐中雖乏千金直,膝下常攜兩緩兒。
xì xiào rén shēng yǒu cǐ shǎo, hǎo cóng lǘ lǐ lè qī yí.
細校人生有此少,好從閭里樂期頤。
“膝下常攜兩緩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