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然片石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然片石寒”全詩
高堂忽蕭颯,坐失炎蒸苦。
蛟龍臥欲飛,仰噀秋空雨。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涌泉石》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涌泉石》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然片石寒,
百道飛泉吐。
高堂忽蕭颯,
坐失炎蒸苦。
蛟龍臥欲飛,
仰噀秋空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以及作者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中描述了一塊蒼然的石頭,它寒冷而孤寂。周圍有許多泉水從石頭間噴涌而出,形成了百道飛泉。然而,盡管這個景色美麗,但作者卻感到高堂忽然變得凄涼,坐在這里卻失去了炎熱和蒸騰的苦澀感。最后,詩中出現了蛟龍,它躺在水中,似乎想要飛翔,仰頭噴出秋天的雨水。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蒼然片石和百道飛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多樣性。作者通過描述高堂忽然變得凄涼,以及坐在其中卻失去了炎熱和蒸騰的苦澀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失去的感慨。最后,蛟龍的形象象征著力量和自由的渴望,它仰頭噴出秋天的雨水,給整個景象增添了一絲神秘和動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同時,詩中運用了意象的手法,通過對自然界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華和審美追求。
“蒼然片石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ào bù yí xiào lǐ pú zhōu shí shī yǒng quán shí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涌泉石
cāng rán piàn shí hán, bǎi dào fēi quán tǔ.
蒼然片石寒,百道飛泉吐。
gāo táng hū xiāo sà, zuò shī yán zhēng kǔ.
高堂忽蕭颯,坐失炎蒸苦。
jiāo lóng wò yù fēi, yǎng xùn qiū kōng yǔ.
蛟龍臥欲飛,仰噀秋空雨。
“蒼然片石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