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無外物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無外物嘩”全詩
況此孤樓迥,端無外物嘩。
橫肱欹曲幾,搔首落烏紗。
此趣人誰識,長吟窗日斜。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書樓》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樓》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書籍的熱愛和對孤樓的沉思。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書樓
使君有書癖,記覽浩無涯。
況此孤樓迥,端無外物嘩。
橫肱欹曲幾,搔首落烏紗。
此趣人誰識,長吟窗日斜。
中文譯文:
君主有著對書籍的癡迷,記憶和閱讀的范圍廣闊無邊。
何況這座孤樓獨立高遠,沒有外界的喧囂干擾。
橫臥的扶手彎曲,我不禁撫摸著頭發,讓黑色的頭巾滑落。
這種興趣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我長時間地吟唱,窗外的陽光已經斜照。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書籍的熱愛和對孤獨思考的渴望。使君(指君主)沉迷于書籍的世界,無邊無際的記憶和閱讀使他沉浸其中。孤樓高聳,遠離塵囂,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作者可以專注于閱讀和思考。作者坐在樓中,橫臥的扶手使他不禁撫摸頭發,讓黑色的頭巾滑落,展現出他內心的深思和孤獨。然而,這種對書籍和思考的興趣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作者長時間地吟唱,直到窗外的陽光斜照,時間也漸漸過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使君的書籍癡迷和孤樓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知識和思考的追求。孤樓象征著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橫臥的扶手和滑落的頭巾則表達了作者在閱讀和思考中的沉思和專注。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靜謐和深思的感覺。同時,詩中也暗示了對知識和思考的珍視,以及對理解者的渴望。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辨精神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端無外物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óu
書樓
shǐ jūn yǒu shū pǐ, jì lǎn hào wú yá.
使君有書癖,記覽浩無涯。
kuàng cǐ gū lóu jiǒng, duān wú wài wù huā.
況此孤樓迥,端無外物嘩。
héng gōng yī qū jǐ, sāo shǒu luò wū shā.
橫肱欹曲幾,搔首落烏紗。
cǐ qù rén shuí shí, cháng yín chuāng rì xié.
此趣人誰識,長吟窗日斜。
“端無外物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