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邊花氣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潭邊花氣曛”全詩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聲聞。
陌上壺漿隘,潭邊花氣曛。
遙知待新將,民物兩欣欣。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周密學真定安扶使》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周密學真定安扶使》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帳前芭舉,銅魚左契舂。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聲聞。
陌上壺漿隘,潭邊花氣曛。
遙知待新將,民物兩欣欣。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送別周密學真定安扶使的作品。詩中描繪了離別的場景,表達了對周密學真定安扶使的祝福和期望。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周密學真定安扶使的敬佩和對他未來事業的期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了離別的情景。首兩句“玉帳前芭舉,銅魚左契舂”描繪了離別時的場景,玉帳前的芭蕉搖曳,銅魚契舂,給人一種離別的凄涼感。接下來的兩句“平生公望著,期月政聲聞”表達了詩人對周密學真定安扶使的敬佩和對他未來事業的期待,期望他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最后兩句“陌上壺漿隘,潭邊花氣曛。遙知待新將,民物兩欣欣”則描繪了離別時的景象,陌上的壺漿難以分離,潭邊的花氣彌漫,表達了離別時的無奈和不舍。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周密學真定安扶使未來的期待,相信他能帶來民眾的歡欣和物產的豐收。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周密學真定安扶使的敬佩和對他未來事業的期待,同時也描繪了離別時的凄涼和不舍之情。
“潭邊花氣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mì xué zhēn dìng ān fú shǐ
送周密學真定安扶使
yù zhàng qián bā jǔ, tóng yú zuǒ qì chōng.
玉帳前芭舉,銅魚左契舂。
píng shēng gōng wàng zhe, qī yuè zhèng shēng wén.
平生公望著,期月政聲聞。
mò shàng hú jiāng ài, tán biān huā qì xūn.
陌上壺漿隘,潭邊花氣曛。
yáo zhī dài xīn jiāng, mín wù liǎng xīn xīn.
遙知待新將,民物兩欣欣。
“潭邊花氣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