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指商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華指商於”全詩
稍行山驛遠,漸與世塵疏。
楚塞參差接,秦民錯雜居。
惜哉非肯綮,不足試投虛。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周寺丞知落南》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周寺丞知落南》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華指商於,中間百里余。
稍行山驛遠,漸與世塵疏。
楚塞參差接,秦民錯雜居。
惜哉非肯綮,不足試投虛。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周寺丞前往落南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周邊的地理環境和人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周寺丞離去的惋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周邊地區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1. "大華指商於,中間百里余。" 這句描述了大華山指向商於的方向,距離商於約有百里。大華山是當時著名的山脈,通過這句話,詩人展示了周邊地區的地理特點。
2. "稍行山驛遠,漸與世塵疏。" 這句表達了周寺丞離開后,逐漸遠離繁忙的世俗生活,進入了山區的山驛。這里的"世塵"指的是喧囂的塵世,而"疏"則表示遠離。
3. "楚塞參差接,秦民錯雜居。" 這句描繪了楚塞和秦地的地理環境,楚塞和秦地之間的邊界錯綜復雜,人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錯雜的居住格局。這里通過地理環境的描繪,展示了當時邊境地區的復雜情況。
4. "惜哉非肯綮,不足試投虛。" 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周寺丞離去的惋惜之情。詩人認為周寺丞不愿意留在這個地方,無法充分發揮才能,因此感到惋惜。"試投虛"表示無法盡情施展才華。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地理環境和人民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周寺丞離去的惋惜之情,同時也展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特點。
“大華指商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sì chéng zhī luò nán
送周寺丞知落南
dà huá zhǐ shāng yú, zhōng jiān bǎi lǐ yú.
大華指商於,中間百里余。
shāo xíng shān yì yuǎn, jiàn yǔ shì chén shū.
稍行山驛遠,漸與世塵疏。
chǔ sāi cēn cī jiē, qín mín cuò zá jū.
楚塞參差接,秦民錯雜居。
xī zāi fēi kěn qìng, bù zú shì tóu xū.
惜哉非肯綮,不足試投虛。
“大華指商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