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游學只安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嘗游學只安居”全詩
旁無幾杖身輕健,應為心閑得自如。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司馬光所作,題為《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素發青眸七十余,
未嘗游學只安居。
旁無幾杖身輕健,
應為心閑得自如。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司馬光的生活態度和心境。他的頭發已經變白,眼睛依然明亮,已經過七十歲,但他從未追求游學之道,只是安居于家。他身邊沒有太多的拐杖,身體輕盈健康,這是因為他的內心寧靜自在。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司馬光對于安寧自在生活的追求和態度。他選擇了安居于家,沒有追求外在的名利和游學之道。他的素發和青眸象征著他的年齡和智慧,同時也傳遞出他內心的寧靜和淡泊。他身邊幾乎沒有拐杖,說明他身體健康,這可能是因為他的內心寧靜使得他的身體也得到了放松和舒展。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自在的生活態度,強調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展示了司馬光對于人生的獨特見解,他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于內心寧靜和自由的追求。這種追求與當時社會的浮躁和功利主義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作者對于精神追求的重視。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淡泊的感覺,引發人們對于內心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未嘗游學只安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 yán zhēn shī yǐ shī jiàn kuàng liáo chéng èr zhāng jì qí qù shàng
華嚴真師以詩見貺聊成二章紀其趣尚
sù fā qīng móu qī shí yú, wèi cháng yóu xué zhǐ ān jū.
素發青眸七十余,未嘗游學只安居。
páng wú jǐ zhàng shēn qīng jiàn, yīng wèi xīn xián dé zì rú.
旁無幾杖身輕健,應為心閑得自如。
“未嘗游學只安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