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吹引朱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鐃吹引朱轓”全詩
舞空孤鶴下,映日兩鳧翻。
共散東方騎,萍浮北海樽。
須知太守貴,鐃吹引朱轓。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朔會堂》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朔會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盛大的朝會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朔旦集僚吏,茲堂簪組繁。
舞空孤鶴下,映日兩鳧翻。
共散東方騎,萍浮北海樽。
須知太守貴,鐃吹引朱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朔旦(指每月初一)的朝會為背景,描繪了官員們在朝堂上的繁忙景象。詩中的“茲堂簪組繁”形容了朝堂上官員們的盛裝和繁復的儀仗。接著,詩人以舞動的孤鶴和飛翔的鳧鳥來比喻官員們的行動,形象地描繪了他們在朝堂上的熱鬧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官員們散場后的情景。他們一起離開朝堂,騎著馬匹分散而去,仿佛漂浮在東方的云彩上,或者像浮萍漂浮在北海之上。這里的東方和北海都是指官場的廣闊和遼闊。最后兩句“須知太守貴,鐃吹引朱轓”,表達了作者對太守(地方行政長官)的崇敬之情。鐃吹和朱轓是太守出行時的儀仗和車輛,象征著太守的尊貴地位。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比喻,展現了官場的繁忙和喧囂,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官員們的敬重和對官場生活的思考。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宋代官場的盛況,又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現象的深刻感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鐃吹引朱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ò huì táng
朔會堂
shuò dàn jí liáo lì, zī táng zān zǔ fán.
朔旦集僚吏,茲堂簪組繁。
wǔ kōng gū hè xià, yìng rì liǎng fú fān.
舞空孤鶴下,映日兩鳧翻。
gòng sàn dōng fāng qí, píng fú běi hǎi zūn.
共散東方騎,萍浮北海樽。
xū zhī tài shǒu guì, náo chuī yǐn zhū fān.
須知太守貴,鐃吹引朱轓。
“鐃吹引朱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