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盡是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生盡是客”全詩
浮生盡是客,何處得為家。
旅食帝城久,歸舟澤國賒。
角因菰菜味,回首浩無涯。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僧歸吳》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吳》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枕聊成夢,
晴空忽見花。
浮生盡是客,
何處得為家。
旅食帝城久,
歸舟澤國賒。
角因菰菜味,
回首浩無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送別僧人歸吳的場景。詩人躺在高枕上,心情悠閑,卻在晴朗的天空中突然看到了盛開的花朵。他感慨人生如浮云,一直在外客居,無處安身立命。他曾長時間在帝都食宿,如今卻要乘舟回到澤國,但身上的財物已經所剩無幾。他回首望去,只見茫茫無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境遇,表達了對流離失所的感嘆和對家園的向往。他在帝都長時間奔波,生活艱辛,如今要離開,卻又沒有足夠的財物。詩中的“高枕聊成夢”表現了詩人的閑適心情,而“晴空忽見花”則突然出現的花朵,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在瞬間出現,讓人感到驚喜。整首詩以“浮生盡是客,何處得為家”為中心思想,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流離失所的感嘆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角因菰菜味,回首浩無涯”則以具體的形象描繪了詩人回首望去,只見茫茫無際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無限的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浮生盡是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wú
送僧歸吳
gāo zhěn liáo chéng mèng, qíng kōng hū jiàn huā.
高枕聊成夢,晴空忽見花。
fú shēng jìn shì kè, hé chǔ dé wèi jiā.
浮生盡是客,何處得為家。
lǚ shí dì chéng jiǔ, guī zhōu zé guó shē.
旅食帝城久,歸舟澤國賒。
jiǎo yīn gū cài wèi, huí shǒu hào wú yá.
角因菰菜味,回首浩無涯。
“浮生盡是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