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論紛紛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異論紛紛起”全詩
豈有復南巡,迢迢渡湘水。
至德遠無象,異論紛紛起。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己。
乃知中下士,無由逃謗毀。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虞帝》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帝》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描述了虞帝年老后依然勤奮,而蘆禹成為天子的故事。詩中提到了虞帝南巡的情景,他迢迢地渡過湘水。然而,至德之時,社會上出現了各種異論,人們對于虞帝的治理產生了懷疑,甚至有人懷疑他是否是偉大的圣人,也有人心懷不軌,企圖謀害他。這使得中下士們無法逃避謗毀和毀謗。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虞帝的境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于統治者的不信任。虞帝作為一個年老的君主,仍然保持著勤奮的態度,但他面臨著來自內外的困擾。詩中的湘水象征著艱難險阻,而異論紛紛的局面則表明社會上的紛爭和不穩定。作者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當時政治局勢的擔憂和對于統治者的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虞帝老倦勤,
蘆禹為天子。
豈有復南巡,
迢迢渡湘水。
至德遠無象,
異論紛紛起。
意疑大圣人,
奸憸亦如己。
乃知中下士,
無由逃謗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虞帝的境遇和當時社會的動蕩。詩中通過對虞帝的贊頌和對異論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政治局勢的擔憂和對于統治者的期望。詩中的湘水象征著艱難險阻,而虞帝的南巡則體現了他對于國家的關心和勤勉。整首詩詞通過對于虞帝的描繪,展現了一個老年君主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于統治者的不信任。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現狀的思考和對于理想統治者的期望。
“異論紛紛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dì
虞帝
yú dì lǎo juàn qín, lú yǔ wèi tiān zǐ.
虞帝老倦勤,蘆禹為天子。
qǐ yǒu fù nán xún, tiáo tiáo dù xiāng shuǐ.
豈有復南巡,迢迢渡湘水。
zhì dé yuǎn wú xiàng, yì lùn fēn fēn qǐ.
至德遠無象,異論紛紛起。
yì yí dà shèng rén, jiān xiān yì rú jǐ.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己。
nǎi zhī zhōng xià shì, wú yóu táo bàng huǐ.
乃知中下士,無由逃謗毀。
“異論紛紛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