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懷并在一軒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懷并在一軒中”全詩
更若食芹仍暴背,野懷并在一軒中。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野軒》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軒》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雞白酒田間樂,
藜杖葛巾林下風。
更若食芹仍暴背,
野懷并在一軒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田間樂享黃雞和白酒的場景,以及在林下以藜杖和葛巾為伴的閑適風光。作者表達了自己在自然環境中的舒適和滿足,以及對野外生活的向往和喜愛。
賞析:
《野軒》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自然環境中的愉悅心情。首句“黃雞白酒田間樂”,通過黃雞和白酒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在田間的歡樂和滿足。接著,“藜杖葛巾林下風”一句,表達了作者在林下以簡樸的藜杖和葛巾為伴,享受自然風光的寧靜和舒適。第三句“更若食芹仍暴背”,描繪了作者在野外采食芹菜時的情景,強調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野懷并在一軒中”,表達了作者將對野外生活的熱愛和向往融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中,使得內外相合,達到心靈的寧靜。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自然環境中的愉悅和滿足,表達了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的描寫,詩詞傳遞出一種寧靜、舒適和自由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野懷并在一軒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xuān
野軒
huáng jī bái jiǔ tián jiān lè, lí zhàng gé jīn lín xià fēng.
黃雞白酒田間樂,藜杖葛巾林下風。
gèng ruò shí qín réng bào bèi, yě huái bìng zài yī xuān zhōng.
更若食芹仍暴背,野懷并在一軒中。
“野懷并在一軒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