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角處農桑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平角處農桑滿”全詩
所存舊業惟清白,不負明君有樸忠。
早避喧煩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角處農桑滿,贏取閭閻鶴發翁。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初到洛中懷》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到洛中懷》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十余年西復東,
勞生薄宦等飛蓬。
所存舊業惟清白,
不負明君有樸忠。
早避喧煩真得策,
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角處農桑滿,
贏取閭閻鶴發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初到洛中(指洛陽)時的思緒和感慨。詩中提到了作者西行東歸的經歷,以及在宦海中的辛勞和飄泊。作者堅守清白的原則,沒有辜負對明君的忠誠。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早早避開喧囂紛擾的智慧,避免了危險和恥辱,從而能夠安心收獲成果。最后兩句表達了太平時期農桑事業的繁榮,以及作者在這個時代中取得的成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經歷和所取得成就的自豪和滿足。通過對過去的回顧和對現狀的描繪,詩中展現了作者的堅守和智慧。
詩中的"飛蓬"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作者在宦海中的飄忽不定,而"清白"二字則凸顯了作者對自己的要求和追求。最后兩句則展示了作者在太平時期的農桑事業中的成功,以及對自己晚年生活的滿足。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經歷和所取得成就的自豪和滿足,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清廉和智慧的追求。
“太平角處農桑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luò zhōng huái
初到洛中懷
sān shí yú nián xī fù dōng, láo shēng báo huàn děng fēi péng.
三十余年西復東,勞生薄宦等飛蓬。
suǒ cún jiù yè wéi qīng bái, bù fù míng jūn yǒu pǔ zhōng.
所存舊業惟清白,不負明君有樸忠。
zǎo bì xuān fán zhēn dé cè, wèi féng wēi rǔ hǎo shōu gōng.
早避喧煩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
tài píng jiǎo chù nóng sāng mǎn, yíng qǔ lǘ yán hè fà wēng.
太平角處農桑滿,贏取閭閻鶴發翁。
“太平角處農桑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