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聞謠五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聞謠五绔”全詩
提封百里遠,生齒萬家余。
賢守車纏下,疲人意紓。
行聞謠五绔,京廩滿郊墟。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送李祠部知滑州》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祠部知滑州》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郡隄郡繇苦,
曏來煙火疏。
提封百里遠,
生齒萬家余。
賢守車纏下,
疲人意紓。
行聞謠五绔,
京廩滿郊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李祠部去滑州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李祠部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描繪了當時社會的一些景象和情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首先,詩中提到的東郡和隄郡,指的是當時的地名,暗示了這是一個具體的場景。詩人描述了這個地方的困苦和貧瘠,但也提到了近來煙火疏散,暗示著一些改善的跡象。
接著,詩人提到了李祠部被任命為滑州知州,這是一個百里之遙的地方。這里的"提封"意味著李祠部被提拔為官員,離開了原來的地方。詩人表達了對李祠部的贊賞,認為他是一個賢明的守臣,能夠緩解人們的疲憊和困苦。
最后,詩人提到了一些社會上的情況。"行聞謠五绔"指的是人們口口相傳的謠言,"京廩滿郊墟"則暗示了京城的糧倉滿溢,鄉村的市集繁榮。這些描繪展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狀況,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具體的場景,表達了對李祠部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情況。它展示了詩人對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行聞謠五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cí bù zhī huá zhōu
送李祠部知滑州
dōng jùn dī jùn yáo kǔ, xiǎng lái yān huǒ shū.
東郡隄郡繇苦,曏來煙火疏。
tí fēng bǎi lǐ yuǎn, shēng chǐ wàn jiā yú.
提封百里遠,生齒萬家余。
xián shǒu chē chán xià, pí rén yì shū.
賢守車纏下,疲人意紓。
xíng wén yáo wǔ kù, jīng lǐn mǎn jiāo xū.
行聞謠五绔,京廩滿郊墟。
“行聞謠五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