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廟崩榱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廟崩榱在”全詩
依稀余像設,寂寞必祠堂。
舊日牲豭地,今晨孤兔鄉。
英靈如未滅,何以度凄涼。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野廟》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廟》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古老廟宇的凄涼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英靈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廟宇的殘破景象,古廟已經崩塌,墻壁間長滿了雜草。然而,在這凄涼的環境中,仍能隱約看到廟宇的遺像,這些遺像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廟宇的寂寞和凄涼感也被描繪出來,它已經不再是昔日繁忙的祭祀堂,而成為了一個冷寂的場所。
詩中還提到了過去廟宇曾經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以及現在的孤獨景象。過去,這里曾經是祭祀牲畜的地方,而現在只剩下了一只孤獨的野兔。這種對比凸顯了廟宇的荒涼和廢墟的寂寞。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英靈的思念和對凄涼境況的感嘆。詩人問道,如果英靈還未消散,那么如何度過這凄涼的時光呢?這句話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以及對廟宇和英靈的敬仰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廟宇的凄涼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英靈的思念之情。它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景象,展現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更迭,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和傳統的敬仰之情。
“古廟崩榱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miào
野廟
gǔ miào bēng cuī zài, qiáng jiàn zá shù huāng.
古廟崩榱在,墻間雜樹荒。
yī xī yú xiàng shè, jì mò bì cí táng.
依稀余像設,寂寞必祠堂。
jiù rì shēng jiā dì, jīn chén gū tù xiāng.
舊日牲豭地,今晨孤兔鄉。
yīng líng rú wèi miè, hé yǐ dù qī liáng.
英靈如未滅,何以度凄涼。
“古廟崩榱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