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魄與離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吟魄與離魂”出自宋代歐陽修的《少年游》,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yín pò yǔ lí hún,詩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吟魄與離魂”全詩
《少年游》
闌干十二獨憑春。
晴碧遠連云。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
那堪疏雨滴黃昏。
更特地,憶王孫。
晴碧遠連云。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
那堪疏雨滴黃昏。
更特地,憶王孫。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注釋】:
此詞借詠春草而賦別,抒寫離別相思之情。詞的上片寫主人公憑欄遠眺的感受 ,引出離別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離別相思的典故,使離愁別緒進一步深化。全詞以寫意為主,全憑涵泳的意境取勝。
詞從憑欄寫入。“春”字點出季節,“獨”字說明孤身一人。當春獨立,人之了無意緒可知。“欄干十二”,著一“憑”字,表示憑遍了十二欄干。李清照詞:“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點絳唇》)辛棄疾詞:“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種動作性的描繪。這里說欄干十二,一一憑遍,說明詞中人物憑眺之久長 、心情之焦切 。這一句不只點出了時 、地、人,還寫了人物的處境、動作和情態。
“晴碧遠連云”承上句憑欄所見,以“晴碧”著色,正面詠草。江淹《別賦》云:“春草碧色”。晴則色明。“遠連云”,是說芳草延伸,至目盡處與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見絕句》:“草色連云人去住。”可見此景確實關乎別情。寫景如畫 ,亦有點染之法,即先點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著意渲染之。“晴碧”句是“點”,“千里”兩句為“染”。“千里萬里”承“遠連云”,從廣闊的空間上加以渲染 ,極言春草的綿延無垠。
“二月三月”應首句一個“春”字,從“草長”的時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將人、景綰合,結出不勝離別之苦的詞旨 ,并開啟了下片的抒情 。“行色”總括“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連天之景這一遠行的象征。
這種景象在傷離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贈苦痛,因為引起了對遠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來詠物抒情。“謝家池上”,指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這首詩是詩人有感于時序更迭、陽春初臨而發,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別賦》描摹各種類型的離別情態,其中直接寫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因為賦中又有“知離夢之躑躅 ,意別魂之飛揚 ”,所以歐詞中出現“江淹浦”與“離魂”字面。
接著“那堪”一句用景色的變換,將此種不堪離愁之苦的感情再翻進一層。“疏雨滴黃昏”,則是黃昏時分的雨中之景 。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說:“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 》三闋為詠春草絕調結拍“ 更特地憶王孫”,“更”與“那堪 ”呼應,由景入情,文意連貫而下。
“憶王孫 ”本自“ 王孫游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至此,確知詞之主人公是思婦無疑。 她于當春之際,獨上翠樓,無論艷陽晴空,還是疏雨黃昏,她總是別情依依,離夢纏繞。
宋詞之由婉約到豪放 ,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歐公乃是這一過程中一位承先啟后的人物 。這一點,在此詞中有集中體現。從藝術上看,此詞境界遼遠闊大,語言質樸清新,與一般描寫離別相思之苦的婉約詞已有所區別。
此詞借詠春草而賦別,抒寫離別相思之情。詞的上片寫主人公憑欄遠眺的感受 ,引出離別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離別相思的典故,使離愁別緒進一步深化。全詞以寫意為主,全憑涵泳的意境取勝。
詞從憑欄寫入。“春”字點出季節,“獨”字說明孤身一人。當春獨立,人之了無意緒可知。“欄干十二”,著一“憑”字,表示憑遍了十二欄干。李清照詞:“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點絳唇》)辛棄疾詞:“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種動作性的描繪。這里說欄干十二,一一憑遍,說明詞中人物憑眺之久長 、心情之焦切 。這一句不只點出了時 、地、人,還寫了人物的處境、動作和情態。
“晴碧遠連云”承上句憑欄所見,以“晴碧”著色,正面詠草。江淹《別賦》云:“春草碧色”。晴則色明。“遠連云”,是說芳草延伸,至目盡處與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見絕句》:“草色連云人去住。”可見此景確實關乎別情。寫景如畫 ,亦有點染之法,即先點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著意渲染之。“晴碧”句是“點”,“千里”兩句為“染”。“千里萬里”承“遠連云”,從廣闊的空間上加以渲染 ,極言春草的綿延無垠。
“二月三月”應首句一個“春”字,從“草長”的時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將人、景綰合,結出不勝離別之苦的詞旨 ,并開啟了下片的抒情 。“行色”總括“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連天之景這一遠行的象征。
這種景象在傷離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贈苦痛,因為引起了對遠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來詠物抒情。“謝家池上”,指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這首詩是詩人有感于時序更迭、陽春初臨而發,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別賦》描摹各種類型的離別情態,其中直接寫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因為賦中又有“知離夢之躑躅 ,意別魂之飛揚 ”,所以歐詞中出現“江淹浦”與“離魂”字面。
接著“那堪”一句用景色的變換,將此種不堪離愁之苦的感情再翻進一層。“疏雨滴黃昏”,則是黃昏時分的雨中之景 。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說:“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 》三闋為詠春草絕調結拍“ 更特地憶王孫”,“更”與“那堪 ”呼應,由景入情,文意連貫而下。
“憶王孫 ”本自“ 王孫游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至此,確知詞之主人公是思婦無疑。 她于當春之際,獨上翠樓,無論艷陽晴空,還是疏雨黃昏,她總是別情依依,離夢纏繞。
宋詞之由婉約到豪放 ,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歐公乃是這一過程中一位承先啟后的人物 。這一點,在此詞中有集中體現。從藝術上看,此詞境界遼遠闊大,語言質樸清新,與一般描寫離別相思之苦的婉約詞已有所區別。
“吟魄與離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yóu
少年游
lán gān shí èr dú píng chūn.
闌干十二獨憑春。
qíng bì yuǎn lián yún.
晴碧遠連云。
qiān lǐ wàn lǐ,
千里萬里,
èr yuè sān yuè,
二月三月,
xíng sè kǔ chóu rén.
行色苦愁人。
xiè jiā chí shàng,
謝家池上,
jiāng yān pǔ pàn,
江淹浦畔,
yín pò yǔ lí hún.
吟魄與離魂。
nà kān shū yǔ dī huáng hūn.
那堪疏雨滴黃昏。
gèng tè dì,
更特地,
yì wáng sūn.
憶王孫。
“吟魄與離魂”平仄韻腳
拼音:yín pò yǔ lí hú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吟魄與離魂”的相關詩句
“吟魄與離魂”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吟魄與離魂”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吟魄與離魂”出自歐陽修的 《少年游·闌干十二獨憑春》,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