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俗相傳豈足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俗相傳豈足矜”全詩
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薦黍新登。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端午節時,皇帝在明堂上舉行的慶祝活動。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香菰黏米著佳名,
古俗相傳豈足矜。
天子明堂遵月令,
含桃初薦黍新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端午節的慶祝活動為背景,表達了對傳統習俗的贊美和對皇帝的敬仰之情。
首句“香菰黏米著佳名”,描繪了端午節的傳統食物——粽子。粽子由香菰葉包裹著黏米,取名佳美。這句詩表達了對粽子美味的贊美。
第二句“古俗相傳豈足矜”,表達了對端午節這一古老傳統的敬重。詩人認為,這些古老的習俗并不是為了炫耀而存在,而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
第三句“天子明堂遵月令”,描述了皇帝在明堂上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景。明堂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皇帝遵循著月份的規定來慶祝端午節。
最后一句“含桃初薦黍新登”,描繪了皇帝在慶祝活動中所供奉的食物。含桃是一種象征吉祥的水果,而黍則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之一。這句詩表達了皇帝對民眾的祝福和對豐收的期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端午節的慶祝活動,表達了對傳統習俗的敬重和對皇帝的崇敬之情。它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傳統價值觀的傳承。
“古俗相傳豈足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uān wǔ tiě zǐ huáng dì hé liù shǒu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xiāng gū nián mǐ zhe jiā míng, gǔ sú xiāng chuán qǐ zú jīn.
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傳豈足矜。
tiān zǐ míng táng zūn yuè lìng, hán táo chū jiàn shǔ xīn dēng.
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薦黍新登。
“古俗相傳豈足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