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聞弦誦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嘗聞弦誦聲”全詩
行祠漢丞相,學禮魯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兩楹。
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
昔齒公卿胄,嘗聞弦誦聲。
何須向闕里,首善本西京。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早赴府學釋奠》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赴府學釋奠》是宋代歐陽修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歐陽修早晨前往府學參加祭祀儀式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羽龠興東序,春秋紀上丁。
行祠漢丞相,學禮魯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兩楹。
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
昔齒公卿胄,嘗聞弦誦聲。
何須向闕里,首善本西京。
詩詞的詩意是歐陽修早晨前往府學參加祭祀儀式,表達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學問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府學祭祀的場景,展現了作者對古代文化傳統的敬仰。羽龠興東序,指的是早晨的鳥羽和簫聲,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春秋紀上丁,指的是祭祀儀式中對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紀念。行祠漢丞相,學禮魯諸生,描述了參加祭祀的場景,表達了對先賢的敬意。俎豆兼三代,樽罍奠兩楹,指的是祭祀儀式中的祭品和酒器,體現了莊重和肅穆的氛圍。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描繪了早晨的景色,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光明的到來。昔齒公卿胄,嘗聞弦誦聲,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對學問的追求。何須向闕里,首善本西京,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重要性和對自己所在地的自豪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府學祭祀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學問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對學問的重要性的認識。
“嘗聞弦誦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fù fǔ xué shì diàn
早赴府學釋奠
yǔ yuè xìng dōng xù, chūn qiū jì shàng dīng.
羽龠興東序,春秋紀上丁。
xíng cí hàn chéng xiàng, xué lǐ lǔ zhū shēng.
行祠漢丞相,學禮魯諸生。
zǔ dòu jiān sān dài, zūn léi diàn liǎng yíng.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兩楹。
wù zhōng huái shì àn, rì chū xìng tán míng.
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
xī chǐ gōng qīng zhòu, cháng wén xián sòng shēng.
昔齒公卿胄,嘗聞弦誦聲。
hé xū xiàng quē lǐ, shǒu shàn běn xī jīng.
何須向闕里,首善本西京。
“嘗聞弦誦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