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洛川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暗渡洛川橋”全詩
遙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橋。
不見新園樹,空聞引葬簫。
林◇棲已定,猶此倦征鑣。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鞏縣陪祭獻懿二后回孝義橋道中作》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鞏縣陪祭獻懿二后回孝義橋道中作》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落日漢陵道,初寒慘暮飆。
夕陽西下,漢陵道上的景色顯得凄涼。初寒的寒風呼嘯而過,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
遙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橋。
遠遠望去,山口處的火光閃爍。在洛川橋上,人們悄悄地過河。
不見新園樹,空聞引葬簫。
看不到新園里的樹木,只能聽到引葬的樂曲聲。
(注:新園指的是歐陽修的家園,引葬指的是送葬的樂曲)
林◇棲已定,猶此倦征鑣。
林中的鳥兒已經歸巢,而我仍然疲憊地駕著馬車。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落日時分的景色,以及作者在回程途中的感受。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卻能表達出深沉的情感。通過描繪漢陵道上的凄涼景色、洛川橋上的暗渡情景,以及聽到引葬樂曲的感受,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疲憊的心情。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疲憊,給人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感覺。
“暗渡洛川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ǒng xiàn péi jì xiàn yì èr hòu huí xiào yì qiáo dào zhōng zuò
鞏縣陪祭獻懿二后回孝義橋道中作
luò rì hàn líng dào, chū hán cǎn mù biāo.
落日漢陵道,初寒慘暮飆。
yáo kàn shān kǒu huǒ, àn dù luò chuān qiáo.
遙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橋。
bú jiàn xīn yuán shù, kōng wén yǐn zàng xiāo.
不見新園樹,空聞引葬簫。
lín qī yǐ dìng, yóu cǐ juàn zhēng biāo.
林◇棲已定,猶此倦征鑣。
“暗渡洛川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