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綿飛後春應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柳綿飛後春應減”全詩
南陌望窮云似帳,西樓吟斷月如◇。
柳綿飛後春應減,蘭徑荒時客倦游。
擬寄東流問溝水,亦應溝水更東流。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寄張至秘校》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至秘校》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關山一里一重愁,
念遠傷離兩未休。
南陌望窮云似帳,
西樓吟斷月如◇。
柳綿飛后春應減,
蘭徑荒時客倦游。
擬寄東流問溝水,
亦應溝水更東流。
中文譯文:
一座關山,一里一重愁,
思念遠方,傷離別之痛未曾停歇。
南邊的道路望去,云霧似乎是一幅帷幕,
西樓上吟唱的聲音戛然而止,月亮如同一個◇。
柳絮飛舞過后,春天的氣息應該減弱,
蘭花的小徑荒蕪時,旅客也感到疲倦。
我想寄一封信給東流的溝水,詢問它的近況,
但溝水也許會告訴我,它更向東流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痛和思念之情的感受。詩中的關山和遠方象征著離別和思念的隔閡,而愁緒則在每一里路上加重。詩人望著南邊的云霧,感覺它們像一幅帷幕,將自己與遠方隔絕開來。西樓上的吟唱聲戛然而止,月亮也變得模糊不清,這些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傷。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春天的變遷和旅客的疲倦。柳絮飛舞過后,春天的氣息逐漸減弱,蘭花小徑也變得荒蕪,這些景象與詩人的心境相呼應,表達了他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感慨。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想寄一封信給東流的溝水,希望了解它的近況。然而,詩人也意識到,溝水也許會告訴他,它正向更遠的東方流去,這種描寫暗示了時光的不可逆轉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深切感受,展現了宋代文學的獨特韻味。
“柳綿飛後春應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zhì mì xiào
寄張至秘校
guān shān yī lǐ yī zhòng chóu, niàn yuǎn shāng lí liǎng wèi xiū.
關山一里一重愁,念遠傷離兩未休。
nán mò wàng qióng yún shì zhàng, xī lóu yín duàn yuè rú.
南陌望窮云似帳,西樓吟斷月如◇。
liǔ mián fēi hòu chūn yīng jiǎn, lán jìng huāng shí kè juàn yóu.
柳綿飛後春應減,蘭徑荒時客倦游。
nǐ jì dōng liú wèn gōu shuǐ, yì yīng gōu shuǐ gèng dōng liú.
擬寄東流問溝水,亦應溝水更東流。
“柳綿飛後春應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九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