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作洛生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能作洛生吟”全詩
久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歸帆何處落,應拂野梅林。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送梅秀才歸宣城》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梅秀才歸宣城》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學方年少,還家罄橐金。
久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歸帆何處落,應拂野梅林。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梅秀才歸宣城的情景。梅秀才年輕時離家求學,如今學成歸來,攜帶的財富已經用盡。他在江北長期流浪,卻能夠創作出洛陽的生活之歌。現在他結束了在寒霜前的農耕勞作,離開了竹林中的禽鳥。他的船帆將在何處停靠,應該是在野梅林的附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梅秀才的歸鄉之路,表達了對他的送別和祝福之情。詩中運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寫手法,展示了梅秀才的學識和才華。他能夠在江北的艱苦環境中創作出洛陽的吟詠,顯示了他的才情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梅秀才歸鄉歸船的期待,以及對他未來發展的祝愿。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梅秀才的人生經歷和歸鄉的喜悅,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能作洛生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éi xiù cái guī xuān chéng
送梅秀才歸宣城
cóng xué fāng nián shào, huán jiā qìng tuó jīn.
從學方年少,還家罄橐金。
jiǔ wèi jiāng běi kè, néng zuò luò shēng yín.
久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bà yà shuāng qián dào, gōu zhōu zhú shàng qín.
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guī fān hé chǔ luò, yīng fú yě méi lín.
歸帆何處落,應拂野梅林。
“能作洛生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