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烽漢火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經烽漢火微”全詩
濕馬胡歌亂,經烽漢火微。
丁零蘇武別,疏勒范羌歸。
若著關頭過,長榆葉定稀。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橫吹曲辭·雨雪曲》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橫吹曲辭·雨雪曲》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天山下的降雪和夜間的細雨,以及這種惡劣的天氣對于人們所帶來的困擾和不便。詩中還描繪了丁零和蘇武分別、疏勒和范羌歸來的情景。最后,詩人以長榆葉的稀少來暗示行進路途的拮據。
中文譯文:
天山上下著一丈厚的雪,
細雨蒙蒙在夜間飄灑。
濕漉漉的馬背上胡人唱歌,一片混亂,
烽火臺上的火光微微閃爍。
丁零和蘇武都別離了家鄉,
疏勒和范羌都歸還了故鄉。
即使要穿過關山峻嶺,長榆樹葉也已經稀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述自然現象為主,通過描繪雪和雨對人們的影響,詩人表達了此時艱難的處境和行進路途的艱險。天山上的大雪給人們的行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夜間的細雨更增添了難度。濕漉漉的馬背上,胡人唱歌,烽火臺上的微弱閃光,都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歲月的輾轉。詩人還以丁零和蘇武以及疏勒和范羌的歸還和別離,展現了歷史的變遷和人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最后,通過長榆樹葉的稀少,詩人暗示了行進路途的拮據和困厄。
整首詩詞以簡潔、樸實的詞句,情景交融,給人一種清新淡雅、凄美哀怨的感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們命運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時代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情感和藝術性。
“經烽漢火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ng chuī qǔ cí yǔ xuě qū
橫吹曲辭·雨雪曲
tiān shān yī zhàng xuě, zá yǔ yè fēi fēi.
天山一丈雪,雜雨夜霏霏。
shī mǎ hú gē luàn, jīng fēng hàn huǒ wēi.
濕馬胡歌亂,經烽漢火微。
dīng líng sū wǔ bié, shū lè fàn qiāng guī.
丁零蘇武別,疏勒范羌歸。
ruò zhe guān tóu guò, zhǎng yú yè dìng xī.
若著關頭過,長榆葉定稀。
“經烽漢火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