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駿於此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駿於此墮”全詩
金駿於此墮,吹笙不復還。
玉蹄無跡久,澗草但荒煙。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嵩山十二首·拜馬澗》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嵩山十二首·拜馬澗》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聞王子晉,把袂浮丘仙。
金駿於此墮,吹笙不復還。
玉蹄無跡久,澗草但荒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寂靜的場景,詩人歐陽修以嵩山的馬澗為背景,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的王子晉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仙人,他曾經在浮丘仙山上把袖子揮動,駕著金色的駿馬飛馳而過,吹奏著笙簫的美妙音樂。然而,這些美好的景象已經消逝,玉蹄的痕跡早已不見,馬澗的草木也荒蕪成了煙霧。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嵩山馬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人事易逝的感慨。詩中的王子晉和金駿象征著過去的輝煌和美好,而玉蹄的消失和澗草的荒蕪則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以及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了歐陽修獨特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
“金駿於此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ōng shān shí èr shǒu bài mǎ jiàn
嵩山十二首·拜馬澗
xī wén wáng zǐ jìn, bǎ mèi fú qiū xiān.
昔聞王子晉,把袂浮丘仙。
jīn jùn yú cǐ duò, chuī shēng bù fù huán.
金駿於此墮,吹笙不復還。
yù tí wú jī jiǔ, jiàn cǎo dàn huāng yān.
玉蹄無跡久,澗草但荒煙。
“金駿於此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