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寒窗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屋寒窗底”出自宋代周邦彥的《夜游宮》,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gǔ wū hán chuāng dǐ,詩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古屋寒窗底”全詩
《夜游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
橋上酸風射眸子。
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
不戀單衾再三起。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橋上酸風射眸子。
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
不戀單衾再三起。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注釋】
①蕭娘:唐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唐人每以
“蕭娘”作為女子的泛稱。
【評解】
周邦彥詞“語工而入律”,為后世詞人尊崇;其描寫愛情,細膩委曲,確有獨到之
處。本詞末三句以前,閑閑寫來,乍看初無深意,直至卒章點睛,乃覺通篇有情,無一
浪語。
【集評】
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亦是層層加倍寫法,本只不戀單衾一句耳,加上前
闋,方覺精力彌滿。
薛礪若《宋誦通論》:這首《夜游宮》,把秋暮晚景,寫得明凈如畫。即中西最高
的詩篇,其寫景美妙處,亦不能過此。
-------------------------
此詞為傷離懷舊之作。詞的結構采用新巧的“懸念法”,先層層加重讀者的疑惑,最后一語道破意蘊,讀來跌宕頓挫,波瀾起伏,委婉凄絕。
前兩句寫斜陽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這是秋天傍晚最常見的景象之一,“ 斜陽照水”四字給人以水天空闊的印象,大類唐人“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銜山(竇鞏)的詩境 。而從“葉下”二字寫起,說斜陽從葉下照向江水 ,便使人如見岸上“ 官柳蕭疏”一類秋天景象。再者,由于看得到“葉下斜陽照水 ”,則其所在位置是近水處也可知。這一點由下句“橋上”予以補出。這兩句雖未寫到人,寫景物是從人的所在處看出去,則無可疑。由樹下日照的局部水面 ,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 ,到奔馳所向的沉沉遠方 ,詞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隨波去”之勢。
緊接“橋上酸風射眸子 ”一句 ,則把上面隱于句下的人映出 ,他站在小橋上。風寒刺目,“酸”與“射”這兩個奇特的煉字,給人以刺激的感覺,用來寫難耐的寒風 ,比“寒”字“刺”字表現力強得多。
這人居然能“立多時”而不去,可見對外部世界的異常的態度。
換頭三句,是深夜,在陋室。“古屋寒窗”,破舊而簡陋的居處,是隔不斷屋外風聲的,連水井旁的桐葉飛墜的聲音也聽得極清楚(雖則是“幾片”)。這是純景語,其中夾有輕微的嘆息。這一連串的寫景,恰如其分地摹狀出一個愁緒滿懷、無可排遣、客子的心境為下文作了鋪敘。
“不戀單衾再三起 ”!“再三 ”,則是起而又臥,臥而又起 。“單衾”之“單”,兼有單薄與孤單之意。這個惶惶不可終日之人 ,為何又惶惶不可終“ 夜”呢?結尾三個短句“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方予點醒。原來一切都是由一封書信引起的。全詞到此一點即止 ,余味甚長 。有此結尾,前面的寫景俱有著落,它們被一條的意脈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句本唐人楊巨源“ 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不過變“春思”作秋思罷了。
此詞所表現的雖是思念情人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主題,寫法上卻頗有特色。詞之上下兩片描寫由傍晚斜陽到黃昏燈火,由橋上酸風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時空依次推移,景物隨時變換,感情隨之深化,最后揭出“為蕭娘,書一紙”的底蘊,寫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①蕭娘:唐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唐人每以
“蕭娘”作為女子的泛稱。
【評解】
周邦彥詞“語工而入律”,為后世詞人尊崇;其描寫愛情,細膩委曲,確有獨到之
處。本詞末三句以前,閑閑寫來,乍看初無深意,直至卒章點睛,乃覺通篇有情,無一
浪語。
【集評】
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亦是層層加倍寫法,本只不戀單衾一句耳,加上前
闋,方覺精力彌滿。
薛礪若《宋誦通論》:這首《夜游宮》,把秋暮晚景,寫得明凈如畫。即中西最高
的詩篇,其寫景美妙處,亦不能過此。
-------------------------
此詞為傷離懷舊之作。詞的結構采用新巧的“懸念法”,先層層加重讀者的疑惑,最后一語道破意蘊,讀來跌宕頓挫,波瀾起伏,委婉凄絕。
前兩句寫斜陽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這是秋天傍晚最常見的景象之一,“ 斜陽照水”四字給人以水天空闊的印象,大類唐人“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銜山(竇鞏)的詩境 。而從“葉下”二字寫起,說斜陽從葉下照向江水 ,便使人如見岸上“ 官柳蕭疏”一類秋天景象。再者,由于看得到“葉下斜陽照水 ”,則其所在位置是近水處也可知。這一點由下句“橋上”予以補出。這兩句雖未寫到人,寫景物是從人的所在處看出去,則無可疑。由樹下日照的局部水面 ,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 ,到奔馳所向的沉沉遠方 ,詞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隨波去”之勢。
緊接“橋上酸風射眸子 ”一句 ,則把上面隱于句下的人映出 ,他站在小橋上。風寒刺目,“酸”與“射”這兩個奇特的煉字,給人以刺激的感覺,用來寫難耐的寒風 ,比“寒”字“刺”字表現力強得多。
這人居然能“立多時”而不去,可見對外部世界的異常的態度。
換頭三句,是深夜,在陋室。“古屋寒窗”,破舊而簡陋的居處,是隔不斷屋外風聲的,連水井旁的桐葉飛墜的聲音也聽得極清楚(雖則是“幾片”)。這是純景語,其中夾有輕微的嘆息。這一連串的寫景,恰如其分地摹狀出一個愁緒滿懷、無可排遣、客子的心境為下文作了鋪敘。
“不戀單衾再三起 ”!“再三 ”,則是起而又臥,臥而又起 。“單衾”之“單”,兼有單薄與孤單之意。這個惶惶不可終日之人 ,為何又惶惶不可終“ 夜”呢?結尾三個短句“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方予點醒。原來一切都是由一封書信引起的。全詞到此一點即止 ,余味甚長 。有此結尾,前面的寫景俱有著落,它們被一條的意脈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句本唐人楊巨源“ 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不過變“春思”作秋思罷了。
此詞所表現的雖是思念情人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主題,寫法上卻頗有特色。詞之上下兩片描寫由傍晚斜陽到黃昏燈火,由橋上酸風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時空依次推移,景物隨時變換,感情隨之深化,最后揭出“為蕭娘,書一紙”的底蘊,寫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古屋寒窗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yóu gōng
夜游宮
yè xià xié yáng zhào shuǐ, juǎn qīng làng shěn shěn qiān lǐ.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
qiáo shàng suān fēng shè móu zǐ.
橋上酸風射眸子。
lì duō shí, kàn huáng hūn, dēng huǒ shì.
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gǔ wū hán chuāng dǐ, tīng jǐ piàn jǐng tóng fēi zhuì.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
bù liàn dān qīn zài sān qǐ.
不戀單衾再三起。
yǒu shéi zhī? wèi xiāo niáng, shū yī zhǐ.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古屋寒窗底”平仄韻腳
拼音:gǔ wū hán chuāng dǐ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古屋寒窗底”的相關詩句
“古屋寒窗底”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古屋寒窗底”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古屋寒窗底”出自周邦彥的 《夜游宮·葉下斜陽照水》,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