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水回金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踏水回金勒”全詩
舊從張博望,新事鄭長秋。
踏水回金勒,看風試錦裘。
知君不久住,漢將掃旄頭。
分類:
作者簡介(韓翃)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送監軍李判官》韓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監軍李判官》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客佩雙劍,東城喜再游。
舊從張博望,新事鄭長秋。
踏水回金勒,看風試錦裘。
知君不久住,漢將掃旄頭。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監軍李判官為主題,描繪了壯士遠行、追求功名的情景。詩中通過描述壯士佩劍、再次游歷東城等細節,表達了對李判官投身軍旅、追求事業的喜悅和鼓勵。同時,詩人也提到了李判官以前追隨過的張博望、現在要從事的鄭長秋等人物,展現了壯士們追隨先賢學習、追求新的機遇的精神。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李判官前程的祝愿,認為他不會久留,必將成為叱咤風云的漢朝將領。
賞析:
《送監軍李判官》通過描繪壯士佩劍、游歷東城等情景,展現了壯士追求功名的豪情與決心。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的描寫,如佩劍、試錦裘等,以豐富詩歌的形象感。詩人通過提到張博望、鄭長秋等人物,突出了壯士們追隨先賢、學習新知的精神。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李判官前程的祝愿與期待,預示著他將成為漢朝的杰出將領。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壯士追求事業、追求成功的贊美和鼓勵之情,展示了唐代壯士風采和壯志豪情。
“踏水回金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iān jūn lǐ pàn guān
送監軍李判官
shàng kè pèi shuāng jiàn, dōng chéng xǐ zài yóu.
上客佩雙劍,東城喜再游。
jiù cóng zhāng bó wàng, xīn shì zhèng zhǎng qiū.
舊從張博望,新事鄭長秋。
tà shuǐ huí jīn lēi, kàn fēng shì jǐn qiú.
踏水回金勒,看風試錦裘。
zhī jūn bù jiǔ zhù, hàn jiāng sǎo máo tóu.
知君不久住,漢將掃旄頭。
“踏水回金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