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四門元凱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得四門元凱至”全詩
但得四門元凱至,九韶何必鳳皇來。
分類:
作者簡介(范仲淹)
《詠史五首其二·有虞氏》范仲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五首其二·有虞氏》是范仲淹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有虞氏的興起和輝煌,表達了對古代偉大文明的贊美和對當時社會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成都成邑即天開,
終踐堯基詠起哉。
但得四門元凱至,
九韶何必鳳皇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成都作為起點,將有虞氏的興起與堯帝的治理相聯系。詩人通過贊美有虞氏的功績,表達了對古代偉大文明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成都成邑即天開,意味著成都的建立就像是天地開辟一樣,具有特殊的意義。這里可以理解為有虞氏的興起是天命所歸,具有一種神圣的力量。
接著,詩人提到終踐堯基詠起哉,表達了對有虞氏繼承堯帝治理基業的贊美。堯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偉大君主,他的治理被視為理想的典范。有虞氏能夠繼承堯帝的基業,被詩人視為一種崇高的事業。
然后,詩中提到但得四門元凱至,九韶何必鳳皇來。這里四門指的是四方,元凱指的是英勇的將領。詩人表達了對有虞氏的信心,認為只要有虞氏能夠得到四方的支持和英勇的將領,就不需要鳳皇(象征著吉祥和權力)的到來。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當時社會的思考,認為國家的興盛不僅僅依賴于神話般的存在,更需要實際的努力和智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有虞氏的贊美,表達了對古代偉大文明的敬仰和對當時社會的思考。詩人認為,一個國家的興盛需要有虞氏那樣的英勇將領和四方的支持,而不僅僅依賴于神話般的存在。這首詩詞展示了范仲淹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社會發展的期望。
“但得四門元凱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wǔ shǒu qí èr yǒu yú shì
詠史五首其二·有虞氏
chéng dū chéng yì jí tiān kāi, zhōng jiàn yáo jī yǒng qǐ zāi.
成都成邑即天開,終踐堯基詠起哉。
dàn dé sì mén yuán kǎi zhì, jiǔ sháo hé bì fèng huáng lái.
但得四門元凱至,九韶何必鳳皇來。
“但得四門元凱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