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ABAC式 (1450個)

    101

    群策群力

    成語拼音:
    qún cè qún lì
    成語解釋: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102

    傾國傾城

    成語拼音: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成語解釋: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103

    如癡如夢

    成語拼音:
    rú chī rú mèng
    成語解釋:
    形容處于不清醒、迷糊狀態中。同“如醉如夢”。
    成語出處:
    明 李贄《焚書 答周二魯》:“遇真正儒者,如癡如夢,翻令見疑。”
    104

    如癡如醉

    成語拼音:
    rú chī rú zuì
    成語解釋: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
    105

    如切如磋

    成語拼音:
    rú qiē rú cuō
    成語解釋:
    比喻互相商討砥礪。
    成語出處: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06

    如塤如篪

    成語拼音:
    rú xūn rú chí
    成語解釋:
    塤、篪、樂器名。這兩種樂器合奏時,塤唱而篪和,用以比喻兩物之響應、應和。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篪。”
    107

    如醉如癡

    成語拼音:
    rú zuì rú chī
    成語解釋:
    形容神態失常;神思恍惚。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惱芳心似醉如癡。”
    108

    四百四病

    成語拼音:
    sì bǎi sì bìng
    成語解釋:
    謂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成語出處:
    《三國志平話》上卷:“學究用手揭起匣蓋,只有文書一卷,取出看罷,即是醫治四百四病之書。”
    109

    事齊事楚

    成語拼音:
    shì qí shì chǔ
    成語解釋:
    事:侍奉;齊、楚:春秋時兩大強國。依附齊國呢?還是依附楚國?比喻處在兩強之間,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110

    頭出頭沒

    成語拼音:
    tóu chū tóu mò
    成語解釋:
    比喻追隨世俗。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投子同禪師法嗣 濠州思明禪師》:“問:'如何是清潔法身。'師曰:'屎里蛆兒,頭出頭沒。'”
    111

    無聲無臭

    成語拼音:
    wú shēng wú xiù
    成語解釋:
    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112

    一班一輩

    成語拼音:
    yī bān yī bèi
    成語解釋:
    謂同等,不相上下。
    成語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一回:“當日你這廝誹謗朝廷,潛地奔逃,我這一班一輩的人,為你不知受過多少限責,你卻躲在賣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113

    一吹一唱

    成語拼音:
    yī chuī yī chàng
    成語解釋:
    吹:吹噓。唱:唱和。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說得顏氏心中啞口無言,心下也生疑惑,委決不下,把一天歡喜,又變為萬般愁悶。”
    114

    一成一旅

    成語拼音:
    yī chéng yī lǚ
    成語解釋: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
    115

    宜嗔宜喜

    成語拼音:
    yi chen yi xi
    成語解釋:
    意思是不論生氣,還是高興,總是很美的。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呀,誰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
    116

    宜喜宜嗔

    成語拼音:
    yí xǐ yí chēn
    成語解釋:
    見“宜嗔宜喜”。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掛枝兒·愛》:“愛你打我的手勢兒嬌,還愛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時越覺得好。”
    117

    自吹自擂

    成語拼音:
    zì chuī zì léi
    成語解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稱王稱霸。”
    118

    自吹自捧

    成語拼音:
    zì chuī zì pěng
    成語解釋:
    自我吹噓,自己捧場。
    成語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化名新法》:“‘除了萬不得已之外’,‘我希望’一個文人也不要化為‘社’,倘使只為了自吹自捧,那真是‘就近又有點卑劣了’。”
    119

    不尷不尬

    成語拼音:
    bù gān bù gà
    成語解釋:
    “不”是襯字;無實際意義;尷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舉動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處境窘迫;辦事被動;左右為難。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薛蝌)及見了寶蟾這種鬼鬼祟祟不尷不尬的光景,也覺了幾分。”
    120

    半間半界

    成語拼音:
    bàn gān bàn gà
    成語解釋:
    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成語出處:
    參見“半間不界”。
    * ABAC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