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邊老卻陶潛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籬邊老卻陶潛菊”全詩
無冠可掛更須彈。
初聞古寺多倀鬼,又說層冰有熱官。
閑處坐,靜中看。
時情天意酒杯干。
籬邊老卻陶潛菊,一夜西風一夜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鷓鴣天》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鷓鴣天·短發如霜久已拚》
短發如霜久已拚,
無冠可掛更須彈。
初聞古寺多倀鬼,
又說層冰有熱官。
閑處坐,靜中看。
時情天意酒杯干。
籬邊老卻陶潛菊,
一夜西風一夜雨。
這首詩詞是元代作家元好問所創作的。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的秋日景象,以及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詩中的“短發如霜久已拚”表達了詩人年事已高,頭發已經變白,經歷了歲月的洗禮。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歷經風雨,但依然堅持不懈。
“無冠可掛更須彈”意味著詩人雖然沒有官職,但仍然堅持自己的才華和志向,用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初聞古寺多倀鬼,又說層冰有熱官”揭示了人們對于古寺中的靈異傳說和冰層下的溫暖之物的傳聞。這些傳聞使得人們對于世事的真相和表象產生了疑惑和思考。
“閑處坐,靜中看。時情天意酒杯干。”表達了詩人在寧靜的環境中靜心觀察,思考人生和自然的變化。他認為人生的變化和自然的變化都是時機和天意所決定的,而他則以酒杯干為自己的態度。
最后兩句“籬邊老卻陶潛菊,一夜西風一夜雨”描繪了籬邊的菊花在西風和雨水的洗禮下逐漸凋謝。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自己年華逝去的感慨,以及對于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及對于歲月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感慨。
“籬邊老卻陶潛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duǎn fā rú shuāng jiǔ yǐ pàn.
短發如霜久已拚。
wú guān kě guà gèng xū dàn.
無冠可掛更須彈。
chū wén gǔ sì duō chāng guǐ, yòu shuō céng bīng yǒu rè guān.
初聞古寺多倀鬼,又說層冰有熱官。
xián chù zuò, jìng zhōng kàn.
閑處坐,靜中看。
shí qíng tiān yì jiǔ bēi gàn.
時情天意酒杯干。
lí biān lǎo què táo qián jú, yī yè xī fēng yī yè
籬邊老卻陶潛菊,一夜西風一夜
“籬邊老卻陶潛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