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時來看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興時來看藥”全詩
卻因猥懶得顢頇。
從教道士夸懸解,未信禪和會熱謾。
山院靜,草堂寬。
一壺濁酒兩蒲團。
題詩寄與王夫子,乘興時來看藥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鷓鴣天》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拋卻浮名恰到閑》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拋卻浮名恰到閑,
卻因猥懶得顢頇。
從教道士夸懸解,
未信禪和會熱謾。
山院靜,草堂寬,
一壺濁酒兩蒲團。
題詩寄與王夫子,
乘興時來看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元好問對于名利的拋棄和追求閑適自在的態度。詩人認為自己因為懶散而顯得頹廢,但他并不在乎。他嘲笑那些自稱道士的人夸夸其談,卻對禪宗的真諦一無所知。詩人渴望遠離塵囂,享受山間寧靜和草堂的寬廣。他希望與王夫子分享自己的心情,邀請他在適宜的時候來品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元好問對于名利的淡泊態度。他認為追求名利只會讓人變得猥瑣和頹廢,而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來自于內心的寧靜和舒適。詩中的山院和草堂象征著遠離塵囂的理想境地,而濁酒和蒲團則代表著詩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通過題詩寄與王夫子,詩人表達了對于志同道合者的期待和邀請,希望能與他分享這種追求閑適自在的心境。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元好問對于人生態度的獨特見解,同時也傳達了他對于自由和寧靜的向往。
“乘興時來看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pāo què fú míng qià dào xián.
拋卻浮名恰到閑。
què yīn wěi lǎn de mān hān.
卻因猥懶得顢頇。
cóng jiào dào shì kuā xuán jiě, wèi xìn chán hé huì rè mán.
從教道士夸懸解,未信禪和會熱謾。
shān yuàn jìng, cǎo táng kuān.
山院靜,草堂寬。
yī hú zhuó jiǔ liǎng pú tuán.
一壺濁酒兩蒲團。
tí shī jì yú wáng fū zǐ, chéng xìng shí lái kàn yào
題詩寄與王夫子,乘興時來看藥
“乘興時來看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