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秋娘瘦不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落秋娘瘦不禁”全詩
眼看芳樹綠成陰。
娉婷盧女嬌無柰,流落秋娘瘦不禁。
霜塞闊,海煙沈。
燕鴻何地更相尋。
早教會得琴心了,醉盡長門買賦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鷓鴣天》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一日春光一日深》是元代作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日春光一日深,
眼看芳樹綠成陰。
娉婷盧女嬌無柰,
流落秋娘瘦不禁。
霜塞闊,海煙沈。
燕鴻何地更相尋。
早教會得琴心了,
醉盡長門買賦。
中文譯文:
春光一天比一天濃郁,
看著芳樹變得綠蔭蔽日。
娉婷的盧女子無人可依靠,
流落的秋娘瘦弱難禁。
寒霜封住了廣闊的土地,
海上的煙霧沉沉。
燕子和大雁在何處相互尋覓。
早已領悟了琴心之道,
醉倒在長門之前購買賦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光的變化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春光的變化,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嘆。
首先,詩中描述了春光的變化,一天比一天更加濃郁,芳樹變得綠蔭蔽日。這種描繪給人一種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
接著,詩中提到了盧女子和秋娘,兩位女性的境遇都不盡如人意。盧女子娉婷而嬌美,卻無人可依靠;秋娘流落失所,瘦弱不堪。這些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女性命運的關注和同情。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寒霜封住土地、海上煙霧沉沉的景象,以及燕子和大雁在何處相互尋覓,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這些景象象征著歲月的更迭和人世間的離散,使人感嘆光陰易逝,人事如夢。
最后兩句“早已領悟了琴心之道,醉倒在長門之前購買賦詩”,表達了作者對琴心之道的領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人生的把握和對藝術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光的變化和人事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藝術和美的追求。
“流落秋娘瘦不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yī rì chūn guāng yī rì shēn.
一日春光一日深。
yǎn kàn fāng shù lǜ chéng yīn.
眼看芳樹綠成陰。
pīng tíng lú nǚ jiāo wú nài, liú luò qiū niáng shòu bù jīn.
娉婷盧女嬌無柰,流落秋娘瘦不禁。
shuāng sāi kuò, hǎi yān shěn.
霜塞闊,海煙沈。
yàn hóng hé dì gèng xiāng xún.
燕鴻何地更相尋。
zǎo jiào huì de qín xīn le, zuì jǐn cháng mén mǎi fù
早教會得琴心了,醉盡長門買賦
“流落秋娘瘦不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