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春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雨春寒”全詩
朱門如海空回首。
東風正有去年花,柔條去作誰家柳。
細雨春寒,青燈夜久。
孤衾未暖還分手。
夢中見也不多時,怎生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踏莎行》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微步生塵》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微小的步伐掀起塵埃,殘妝暈染了酒。回首看望那座紅色的門,宛如大海一般空曠。東風正吹著去年的花,柔嫩的枝條離開了原本的柳樹,去了哪個家園呢?細雨中的春寒,青燈下的漫長夜晚。孤獨的被褥還沒暖和就要分開。在夢中見到的也不會持續太久,怎么能夠實現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寞而無奈的情景。詩人通過微小的步伐掀起塵埃,表達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感。殘妝暈染了酒,暗示了詩人的心情郁悶和沉醉。回首看望朱門,詩人感嘆紅色的門宛如大海一般空曠,暗示了他的孤獨和無依無靠。東風吹去了去年的花,柔嫩的枝條離開了柳樹,詩人思考著離開的去向。細雨中的春寒和青燈下的漫長夜晚,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孤獨的被褥還沒暖和就要分開,表達了詩人的失望和無奈。最后,詩人提到在夢中見到的也不會持續太久,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無法實現的遺憾。
賞析:
《踏莎行·微步生塵》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通過對微小的步伐、殘妝暈酒、朱門如海等形象的運用,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映襯,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詩人對于離別和無法實現美好的渴望的描繪,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憂傷和無奈的情感。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細雨春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wēi bù shēng chén, cán zhuāng yūn jiǔ.
微步生塵,殘妝暈酒。
zhū mén rú hǎi kōng huí shǒu.
朱門如海空回首。
dōng fēng zhèng yǒu qù nián huā, róu tiáo qù zuò shuí jiā liǔ.
東風正有去年花,柔條去作誰家柳。
xì yǔ chūn hán, qīng dēng yè jiǔ.
細雨春寒,青燈夜久。
gū qīn wèi nuǎn hái fēn shǒu.
孤衾未暖還分手。
mèng zhōng jiàn yě bù duō shí, zěn shēng
夢中見也不多時,怎生
“細雨春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