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西窗燈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日西窗燈火”全詩
世事天誰管。
梳去梳來雙鬢短。
鏡里看看雪滿。
燕南十月霜寒。
孤身去住都難。
何日西窗燈火,眼前兒女團欒。
分類: 清平樂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清平樂 憶鎮陽》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平樂 憶鎮陽》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過往時光的回憶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悲歡聚。世事天誰管。
梳去梳來雙鬢短。
鏡里看看雪滿。
燕南十月霜寒。
孤身去住都難。
何日西窗燈火,眼前兒女團欒。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思索。詩的開頭,作者表達了人生中悲歡離合的無常,以及世事變遷與人力所不能掌控的無奈。接著,作者通過描述自己梳理雙鬢的短發,以及鏡中的雪景,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自己年華的凋零。這里的雪滿和十月霜寒,也象征著歲月的寒冷和無情。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孤身一人的無奈和無依。他感嘆自己無論是離開還是留下,都難以找到真正的歸宿。最后兩句詩,作者希望能有一天回到家中,看到西窗下的燈火,眼前團圓的兒女,表達了對家庭和溫暖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家庭的眷戀。它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以及對家庭和溫暖的向往。這首詩詞在元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元好問的代表作之一。
“何日西窗燈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yì zhèn yáng
清平樂 憶鎮陽
bēi huān jù.
悲歡聚。
shì shì tiān shuí guǎn.
世事天誰管。
shū qù shū lái shuāng bìn duǎn.
梳去梳來雙鬢短。
jìng lǐ kàn kàn xuě mǎn.
鏡里看看雪滿。
yàn nán shí yuè shuāng hán.
燕南十月霜寒。
gū shēn qù zhù dōu nán.
孤身去住都難。
hé rì xī chuāng dēng huǒ, yǎn qián ér nǚ tuán luán.
何日西窗燈火,眼前兒女團欒。
“何日西窗燈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